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得陇望蜀
岑彭,字君然。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他在家乡棘阳当县官。不久,刘玄和他的族弟刘秀联合,并利用各路农民起义部队,在昆阳一带把王莽军彻底打垮,恢复了汉朝的统治,刘玄因此称为汉更始帝。汉军进攻棘阳的时候,岑彭率众投降了刘玄,后来又转到了刘秀的部下。 刘秀在平定了
箪食壶浆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兴兵同国君鲁昭公抗争。鲁昭公逃往齐国去避难。齐景公率领高子、国子等出城迎接,表示慰问。“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请鲁昭公用膳。因为他们知道鲁昭公一路上没有吃东西,又饥又渴了。鲁昭公对于齐国如此关怀和接待
倒持泰阿
“泰阿”,是一把宝剑的名称。关于这把宝剑,曾有种种传说。例如,《越绝书外传》的《宝剑记》那一段里这样说: 春秋时,楚王特派风胡子去找越国的欧冶子和吴国的干将,请他们铸几把宝剑。欧冶子是当时最著名的铸剑技师,他曾为越王铸过五把出色的宝剑,名叫“湛卢”、“巨阙
倒履相迎
听得有好朋友或敬爱的人物突然来访,喜出望外,连穿鞋也来不及,竟倒拖着鞋子,匆匆忙忙地赶出门去迎接,这就叫“倒履相迎”。(履,就是鞋。) 关于“倒履相迎”的故事是很多的,例如: 汉朝人隽不疑,渤海(在今河北沧县一带)人。他专心研究《春秋》,颇有名声。《汉书隽不
登龙门
后汉桓帝时,有个颇有名声的人,姓李名膺,字元礼,襄城人。当时有些文人称他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后汉书李膺传》载,他任“河南尹”时,曾大胆揭发了著名豪族羊元群贪赃枉法的罪行,结果,反而被判“”诬告之罪,还被强令到官营工场去罚做苦工。由于应奉上书恳求,才获
喋喋不休
形容说话唠叨,令人厌烦,就叫做“喋喋不休”。关于“喋喋”一语,较早见于《汉书匈奴传》,并且有这么一段故事。 汉初,文帝时,匈奴单于冒顿逝世,他的儿子稽粥继位。文帝按当时和新的政策,挑选了一位公主嫁到匈奴去做阏氏。(匈奴人称王为“单于”,称王后为“阏氏”。)
得过且过
传说,五台山有一种奇怪的小动物,有四只脚,两扇肉翅,也许是蝙蝠的同类吧,但是它不能飞。每当夏季天气暖和的几个月里,特别是盛夏的季节,它全身长着绚丽丰满的羽毛,相当好看。这时,它的声音听起来很得意似的,好像在说:“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可是,到了秋尽冬来
得其所哉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一位政治家。他从郑简公时开始执政,经过定公、献公到声公,前后二十多年,把郑国治理得很有成绩。(参看“操刀伤锦”、“包藏祸心”。) 关于子产,历史上流传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次,有人送一条大活鱼给子产,子产叫管池子的人把它养在
等身
宋朝的贾黄中,字娲民,南皮人。据说他五岁时就已经读了许多书,六岁时,应童子科考试被录取,十五岁即考中“进士”,榜上题名了,在当时算是“神童”而传为美谈。 其实,贾黄中这个“神童”之所以神,主要是由于他父亲提早教他读书的结果。他父亲贾玭是五代时后晋“进士”,
堤溃蚁穴
《韩非子喻老篇》有一则关于名医扁鹊为蔡桓侯看病的故事(参看“洞见症结”)。这个故事说明了“大必起于小”的道理:小病不治,就要酿成大病;小问题不解决,就要发展成大问题。并且说:“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是以白圭无水难。” 白圭,又名丹,战国初期的魏国人,曾
登徒子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学家。在楚怀王、楚襄王时代,曾当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官,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 据说,宋玉不仅文章写得出色,一副仪表也是“风流潇洒,英俊不凡”。当时的大夫登徒子,曾在楚襄王面前批评他“好色”。襄王便把宋玉找来问话。 宋玉说:“没有这
东家之丘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现在的山东曲阜县就是他的故里。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成名的就有七十二人。因为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多尊孔,不但称他为“孔子”,还把他当作“圣人”。四千四百多年来,几乎人人都知道他。 然而他在
董狐之笔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 晋灵公年纪很轻就继位为国君,不但幼稚,而且十分骄横。例如,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以此取乐;他的厨子因为煮熊掌煮得不合口味,一生气竟把厨子杀了。国相赵盾屡次劝谏,只是不听。起初,他还嘴上承认错误,表示愿意改正,
东道主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曾逃亡国外达十九年。他经过郑国的时候,郑国对他很不礼貌。后来重耳当了国君,即晋文公。他为了要报这一私仇,并且也不满意郑国和楚国交好,便约会秦国,一同出兵围攻郑国。 郑文公因郑国面临大难,非常着急。大夫佚之狐说:“如能请烛之武去要求秦穆公
冬时之日
春秋时,赵衰和赵盾父子二人都是晋国的功臣。 赵衰,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是晋文公重要的谋士。晋文公是晋献公的公子,名叫重耳。因为晋献公要让宠妃所生的儿子奚齐继位,竟听信谗言,迫害其余的儿子。重耳于是逃奔国外,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才回到晋国(参看“退避
杜口裹足
战国时代,策士说客之风很盛,他凭仗口才,巧言善辩,以博取统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权。范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范睢本是魏国人,起初投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门下当些差使,没有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受了一顿冤枉,几乎丧了性命。后来,改名换姓,辗转到了秦国。 那时,秦
叠床架屋
南齐画家毛棱,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人。他父亲毛惠远、叔父毛惠秀,都是有名的画家。惠远善于画马,也擅长人物画,和善画妇女的刘瑱并称为“当代第一”。同代的画论家谢赫很称赞他的艺术,说他绘画体制完备,想像力丰富,画面结构布置更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惠秀的绘画也非
独当一面
形容独立担当一个方面或一个部门的任务,人们往往说是“独当一面”。 这句成语较早出现于《汉书张良传》。张良是汉王刘邦的得力助手之一(参看“暗渡陈仓”)。在刘邦同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张良出过很多主意,他是汉朝开国功臣之一。 当刘邦从他的根据地关中(今陕西
断章取义
春秋时,卿大夫在外交场合,例如会议或宴席上,有时为了言志寄意,暗示自己的态度,往往念上风句《诗经》中的诗。他们念的,都不是完整的一道诗,而只挑选某一首诗的那一个章节,因此叫做“断章”;其所以要挑选某一首诗的那一个章节,用意只在于借用一两句诗的字义,来透露自
洞见症结
《史记扁鹊传》载有战国时名医扁鹊给齐桓侯看病的故事。 这齐桓侯,即齐桓公,但并不是春秋时“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那个齐桓公名叫小白,这个齐桓公是齐侯田太公的儿子田午,《史记》称他齐桓侯。 扁鹊去见齐桓侯。他向齐桓侯仔细看了一下,说:“您有病!这病在皮肤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