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短兵相接
《楚辞九歌》中的《国殇》,据说是流行于楚国民间,而由诗人屈原加工过的一首祭歌,是祭祀为国牺牲的战士的。它的开头四句是: 操吴戈兮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 吴戈,是吴国制造的戈矛;犀甲,是犀牛皮制成的甲胄;毂,是车轮;车
断头将军
三国时,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东联孙权,北抗曹操,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势。可是,刘备在湖北荆州一带难于发展,也不易坚守,于是又授受诸葛亮、庞统等的建议,进军西川,企图在形势险要、物产丰富的西川立下蜀国巩固的基业。当时,据守西川的刘璋,本是刘备的同宗兄弟,但是
多多益善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和萧何、张良并称“汉兴三杰”。 可是,刘邦对于韩信实际上并不信任;韩信对刘邦也颇有不满。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先把韩信的大将名义和兵权解除,改封为“楚王”。接着,又说韩信阴谋反叛,准备逮捕他。刘邦采用另一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浏览云梦(沼
多难兴邦
晋惠帝时,晋朝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有所谓“八王之乱”,互相攻杀凡十余年(参看“鹤立鸡群”)。接着,祸变未平,而西北和北方的五个民族,又乘机脱离晋朝的统治,先后独立,并且向南进攻,即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晋怀帝和愍帝都被俘杀害。晋朝不得不放弃中原,退到长江以
恶贯满盈
《尚书泰誓》有这么一句:“商罪贯盈,天命诛之。”研究《尚书》的古代学者,给这一句下过注解,有的说:“纣之为恶,一以贯之,恶贯已满,天毕其命。”有的说:“纣之为恶,如物在绳索之贯,一以贯之,其恶贯已满矣。物极必反,天下欲毕其命。”这两种解释,基本上是相同的,
耳视目听
《列子仲尼篇》中说:有个叫亢仓子的,是老子(聃)的弟子,据说,他能“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鲁国的国君知道了,以上卿之礼把他请去,恭谦地问他是否真能耳视目听。他说:“不,这是人们误传了。我能视听不用耳目,而不是把耳目的功能互调。”原文如下: 老聃
发愤图强
“发愤”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抒发忧愤的心情,例如《楚辞九章》的《惜颂》有“发愤以抒情”这样的诗句,便是这个意思。一是自知不足,而决心努力的意思。这里要谈的,是属于后一种的“发愤”。 《宋史苏洵传》载,宋朝著名的文士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长于文学,
反间计
敌人派间谍潜入我方侦察,被我们预先知道了,就设法制服他、诱逼他,使他反过来为我们工作;或者我们装作没有发觉,故意泄露些假情报给他,并且让他安全回去,这样敌人就上了我们的当,他们的间谍也就等于反过来为我们利用了。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
方枘圆凿
《楚辞》中的《九辩》,据说是战国时楚国大夫宋玉的作品。宋玉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学生,他因为老师屈原的一片忠诚,而得不到楚王的作信任,还被放逐到外地去,心中非常同情,也非常不平。于是写了《九辩》。(参看“虎狼之国”) 有人说,“九辩”就是“九遍”的意思。如
墦间乞余
《孟子娄离篇》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个齐国人,娶了一个妻子,又娶了一个小妾。家里并不富裕,可是他常常在外面喝得醉醺醺地回来。问他上哪里去了,他总是说是同富人贵人们在交际应酬。 他地妻子有些怀疑,她对小妾说:“咱们的丈夫总说是同宝贵的人们在交际应酬,可是怎么从
飞黄腾达
“飞黄腾达”原作“飞黄腾踏”,语出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首长诗《符读书城南》。这里,摘录原诗的一段如下: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这首
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周厉王是西周的一个暴君,独断专横,残酷无道。人民反对他,舆论指责他,“上卿”召穆公也劝谏他。可是,他一概不理,并且还从卫国聘来了一个专会装神弄鬼的巫师,替他用“神术”作侦察,只要发现有谁在背后批评他,就立刻处死。 周厉王采取了这样压制舆论的措施,果然没有人
非驴非马
汉时,把现在新疆一带称为西域。西域有几十个小国。其中有个龟兹国,国王绛宾,曾在汉宣帝时来过汉朝,并曾受到汉朝的款待,留住了一年,回去时还赠送了他许多礼物。以后,他又继续来过几次,对于汉朝有深厚的友谊和好感。 《汉书西域传》载:这位龟兹国王很喜欢汉朝宫的廷的
方寸之地
“方寸”,是心的别名。古人说:“心之地位,方寸而已”。宋朝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说:“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唐朝白居易的《赠元稹诗》道:“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三国志》有一段关于徐庶的记载,也有“方寸”一语。 徐庶,字元直,
分道扬镳
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国都原在平城(今山西大同),魏孝文帝时迁都洛阳。据《北史》载,“洛阳令”即“京兆尹”元志,曾同“御史中尉”李彪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争路纠纷。 元志这人仗着自己有才能,相当骄傲。对于某些学问不高的大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有一天,他坐着车子正在街
吠形吠声
一只狗,偶然汪汪一叫,许多狗听见了,就会“汪汪汪汪”地一齐乱叫起来。这第一只狗,也许果真看见了些什么可疑的人或其他的东西,所以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而别的那些狗,却什么也没有看见,不过是跟着瞎嚷嚷罢了。后汉人王符在他的《潜夫论》中说:“谚云:‘一犬吠形,百犬
飞将数奇
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他没有口才,不大说话,除了射箭,几乎没有什么爱好。和将士们在一起,他总喜欢和别人比赛射箭。每到一处,打听得有虎,他就一定要亲自去射。在右北平(河北东北部)的时候,因为射虎曾受了伤,但他还是把虎射死了。一天,黄昏时分,在山林中的丛
封豕长蛇
传说,上古时代,荒山野林里到处有凶猛的毒蛇恶兽伤害人畜。《山海经》和《淮南子》等古书中所说的“封豕”和“长蛇”,便是那时著名的二害。 所谓“封豕”,也叫“封豨”,是一种大野猪,据说出没在桑林地方,长牙利爪,力气比牛还大,非常可怕。至于“长蛇”,又叫“修蛇”
风马牛不相及
春秋时代的齐桓公是著名的霸主,不少诸侯小国都听他的指挥。南方的楚国,也是个大国,距离齐国又比较远,所以它没有向齐桓公低头。楚国北边有个小小蔡国,却也并不尊重齐国,而靠拢它的南邻楚国。齐桓公便借故兴师,讨伐蔡国。 据《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在这一年的春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