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苏东坡藏鱼的故事
苏东坡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有一天煮了一条鲜鱼,正吃着,他的好友黄庭坚来了。   他随即将鱼藏到了书橱顶上,另安排了几个菜,在书斋里与黄吃酒。不料藏鱼的事给黄发现了。   酒过三杯,黄庭坚说:“你这姓苏(蘇)的蘇字,草字头下边,有人把鱼放在禾字右边,也有人把鱼放
苏东坡和对联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人摇摇头
苏东坡立志巧改对联的故事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
苏东坡谐音趣对吃鱼的故事
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经常与好友佛印和尚诗文往来。   一天傍晚,他们二人在长江上泛舟,对坐饮酒促膝长谈。当时正是深秋时节,两岸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喝到半醉时,苏东坡偶然间向河岸望去,只见一条大黄狗正在啃一块骨头。他便借着酒兴,随口吟出一联,请佛印对。上
苏东坡的“神来之笔”
某地有个老员外,颇有名气,是个秀才,平日里十分自负,言谈之中,甚至没把苏东坡放在眼里。   头房夫人六十大寿的时候,他听说苏东坡即将路过这里,他想:干脆趁这个机会和苏东坡会上一会,到时候出个题目难住他,不就更加显出我的才气了吗?但是,要出个什么题目呢?他思来
苏东坡妙联逗老和尚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和尚。   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苏东坡先生来访。   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
苏东坡巧联智对黄山谷
一天,苏东坡与黄山谷在郊游返家的途中,正好赶上红日西坠,只见晚霞似火,映红了江面。   黄山谷忽然想出了一个上联,就停下来对苏东坡说:“想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被传为千古美谈,我们就三步一联如何?如果对不上就罚后退七步。”苏东坡点头答应。   黄山谷吟道:   
苏东坡巧用《诗经》解难联
苏东坡有个朋友有意出难题考他,一天他就对苏东坡说:“我这里有个十分简单的五字上联,如果你能在一顿饭的时间里对上它,我就佩服你。”   苏东坡说道:“哪里需要一顿饭的工夫,如果是五个字的话,你一出联,我就可以立即对上。”   那朋友自认为自己的对联十分难对,就
苏东坡和佛印的数字妙对
  一天,佛印又和苏东坡喝酒谈天,几杯下肚,苏东坡提议出外游玩, 佛印一口答应。   二人来到郊外,只见遍地野花,杨柳夹岸。   二人信步而行, 去到一小山前。那小山不高而雅,松柏苍翠,山顶有一古庙,山前一道长河。   二人拾级而上,来到庙前。却原来是一关羽庙。
苏东坡和佛印的拆字妙对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   有一次,苏东坡到庙里游玩,看到佛印正在与三个木匠为庙顶上设计雕刻一个木头的小狗,只见他们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头狗品头论足,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拆字上联来。   他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
苏东坡巧拒谋官者
宋哲宗元佑年间,博学多才的苏东坡的顾问,权力很大。然而,虽说苏东坡以刚正廉洁、不搞营私舞弊而着称,但也不乏跑官、要官、陪官、耍官、换官、拍官、买官、赖官、霸官等苦恼,尤其是一些亲朋故旧伸手托求提携更令他伤脑筋。一日,有一位过去相交很深的旧友上门,相见之后开
苏东坡破闷
黄庭坚填词,偶尔运用拆字法,如“女边着子,门里安心”,前为“好”字,后为“闷”字,合成“好闷”.清人彭孙遹在《金粟词话》中对此不以为然,直批黄庭坚的词句“鄙俚不堪入诵”.文人雅士老是端着、绷着、藏着、掖着,好不好受?难道他们就不能在作品里面鄙俚几回?倘若黄庭
苏东坡与三个西湖的不解之缘
一说到西湖,大家马上想到杭州,想到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西湖天下景”。其实在苏东坡的一生中,至少和三个西湖结缘,这三个西湖也因为苏东坡而名满天下。 颍州西湖 元佑六年(1091)八月,苏东坡以龙图阁大学士的身份出任颍州知州。颍州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颍州西湖是古
苏东坡与竹
竹是植物界公认的四君子之一,有傲骨的文人雅士,大都喜欢竹。 早在魏晋时期,就有着名的“竹林七贤”。他们远离朝堂,隐居山野,匿身于茂林修竹,崇尚自然,追求一种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书圣”王羲之每到一处,若是发现没有竹子,简直睡不着觉,必亲手种上方才罢休。 对竹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偶尔翻阅古诗词,意外读到苏东坡。 记得上高中时最喜欢背诵苏东坡的诗词,被其豪放与柔情兼备的诗词歌赋而着迷、为其志存高远又颠沛流离的仕途沉浮而嘘唏,为其随遇而安乐观清雅的气质所倾倒,为其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感动! 苏东坡,生于公元1036年,卒于公元1101年,
苏东坡的『梅格』
宋代诗人里,最受人喜爱的想必是苏轼。 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卓尔不凡,他为儿子们的起名也很不一般。苏轼其名“轼”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的豪放恣肆、清新广阔
千古风流苏东坡
一、 苏东坡一生坎坷,公元1097年,年过六旬的他再次被贬儋州,并在此谪居四年。 《宋史》记载,宋太祖曾在太庙里立碑,碑上刻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虽说宋朝厌恶的官员,皆免不了要遭贬官流放。而一旦被贬至海中孤岛,对官员而言,与宣判死刑无异。 当时的海南属
苏东坡的口福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会吃,懂吃,有条件吃,而且,有良好的胃口,吃得下去,消化得动,实在是一种幸福命过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号称“美食,一生经历坎坷。然而,他在颠沛流离的一生中,却有着难得的口福。着名的“东坡肉”,吃过吗?颇具人气的“东坡肘子”,听说过吗?
苏东坡断案
北宋年间,大学士苏东坡都喜欢他,因而听说他被派到杭州,远近的百姓都赶到府衙,想亲眼看一看这位名噪当朝的大才子,更想知道他怎样升堂断案。可是,好些天过去了,都没有听到衙门升堂的三声号炮。 一连几天的阴雨才刚刚放晴,衙门前就又打又闹、吵吵骂骂地来了两个人,他们
苏东坡三访和尚榧
豆腐、葱、油炒,用研榧子一二十枚和酱料同煮。又方:纯以酒煮,俱有益也。 ——南宋林洪 《山家清供东坡豆腐》 北宋年间,大诗人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州。在前往杭州上任的途中,他要路过安徽,就顺路去探望自己的恩师——一代文宗欧阳修。 欧阳修六十多岁了,住在颍州,也就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