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贫苦农夫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钱去学堂学习。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阅读书本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
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
齐桓公自从打退山戎,救了燕国,帮助鲁国平定了内乱以后,卫国又派使臣来拜见齐桓公,说北狄(北方游牧部族的总称)侵犯卫国,杀了国君卫懿(y)公. 齐桓公派公子无亏为大将,带领人马到了卫国,立了新君卫文公.无亏留下三千齐兵,驻扎在卫国,防备北狄.他自己回国向父亲齐桓
《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只猴子。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 日子一久,他养的猴
成语故事:锦囊妙计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有关于“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 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 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 临行,诸葛亮
成语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是战国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 她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 孟母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全在于她对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早年丧夫
成语故事:颠倒黑白
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之家,年轻时聪明好学,见闻广博,擅长辞令,无论在政治、外交或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诣,因此深得楚怀王的信赖,曾被任命为左徒,负责起草法令和接待诸侯宾客等事宜。 屈原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故事
睡前故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故事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
乌鸦喝水——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只聪明的乌鸦,它特别喜欢喝水。然而,乌鸦发现自己的喝水技巧并不出色,总是受制于水源的位置和高度。 有一天,乌鸦看到了一口水井,里面有很多水。乌鸦非常渴,但是它的翅膀太短,无法直接从井里喝水。乌鸦想了一个办法,它找到一根羽毛,叼在嘴里投入井中,然后等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个寒冷的冬天,湖边的一颗大树上,一只鹬和一只蚌不期而遇。 鹬长得高挑瘦削,针尖般尖尖的喙让它具备了捕食小鱼虾的能力。而蚌却是重滩上的一块像石头般的贝壳。 鹬对蚌说:“你看你这么寒冷的天气还不快找个暖和的地方躲起来?何必在这里呆着?”
寓言成语故事——螳臂当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自以为聪明绝顶的螳螂。每天他都自诩为天下第一,认为自己无敌的螳臂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挡住任何事物。螳螂经常站在一条繁忙的小路边,眺望着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心里充满了得意和骄傲。有一天,一辆强大的马车驶来,螳螂看到了这辆快速驰骋的马车,依然自
青出于蓝——成语故事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人,他非常聪明但却自命不凡,总是自视甚高,自大自满。他的朋友们对他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欣赏他了。一天,李明听说村庄附近的山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老书法家,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被誉为字里行间蕴涵着一种神秘
成语故事《下笔成章》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
成语故事《为虺弗摧》
【注音】wéi hu fú cu 【成语故事】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大败越王勾践,并破了越国的首都。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吴王准备答应。伍子胥认为不能许和说“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不听他的建议,除恶未尽结果在20年后被勾践所消
成语故事《王后卢前》
【注音】wáng hòu lú qián 【成语故事】唐朝初期,诗歌散文十分活跃,其中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及骆宾王,他们的文词在海内外都有名气。当时有人试着给他们排名,杨炯听到后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人们认为
成语故事《三顾草庐》
【注音】sn gù co lú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成语故事《万人之敌》
【拼音】wàn rén zh dí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年少时对学问与剑道都没有什么大的兴趣,叔父项梁问他到底要学什么。项羽说要学可以敌万人的学问。项梁就教他兵法,他十分喜欢。秦始皇巡视到会稽时,项羽偷偷地说他可以取代他。不久他们就举
成语故事《随珠和璧》
【拼音】suí zh hé bì 【成语故事】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这块玉叫“和氏璧”。“汉东之国”姓姬的隋侯救蛇,蛇吐出一颗大珍珠报答他,这颗珍珠
成语故事《散马休牛》
【注音】sàn m xi niú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成语故事《却金暮夜》
【拼音】què jn mù yè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太守杨震为人正直,清正廉洁,从来不收受别人的贿赂。受他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趁着夜色,给他送去10斤黄金。杨震十分不高兴,王密说夜深人静没人知晓的。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不能收
成语故事《三夫之言》
【拼音】sn f zh yá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典故】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