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御史大夫
行御史大夫事
官名,三国魏置,兼行御史大夫事,掌察举非法。《三国志魏书袁涣传》:“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右御史大夫
官名。三国吴孙休永安五年 (262)分御史大夫置。《三国志孙休传》: “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右肃政大夫为右御史大夫,为右御史台长官,掌监察地方文武官僚,从三品。睿宗延和元年 (712)废。元末朱元璋吴元年 (1367) 复置,与左御史大
王国御史大夫
汉初诸王国皆置御史大夫一人,位上卿,俸二千石。掌副丞相,属官有丞,掌图书秘籍及下官奏事,密举非法。景帝中五年省御史大夫等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官名。汉初王国除丞相外,亦有御史大夫,为王国自置,其地位仅次于丞相,在群卿众官之上。其职掌为
御史大夫史
官名,简称御史,汉置,掌执法,为御史大夫下属官员。《汉书萧望之传》:“(御史大夫萧望之)知御史有令不得擅使,望之多使守史自给车马,之杜陵护视家事,少史冠法冠,为妻先引。”注:“如淳曰:《汉仪注》御史大夫史员四十五人,皆六百石,其十五人给事殿中,其余三十人留
御史大夫少史
官名,西汉置,属御史大夫,位在御史大夫史下,冠法冠,掌执法。见《汉书萧望之传》,参看“御史大夫史”条。
兼御史大夫
宋朝宪衔之一。参见“宪衔”。
左御史大夫
官名。三国吴孙休永安五年 (262)分御史大夫置。《三国志孙休传》: “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左肃政大夫为左御史大夫,为左御史台长官,掌监察在京百司及军旅,后兼察地方长官,从三品。睿宗延和元年 (712) 废。元末朱元璋吴元年 (13
御史大夫
官名。①秦始皇始置,位仅次于左、右丞相,辅佐丞相处理全国政务,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仍为丞相副贰,秩中二千石,与丞相对称“二府”、“两府”,协调处理天下政务,而以监察、执法为主要职掌,为全国最高监察、执法长官,位上卿。主管图籍秘书档案、四方文书,百官奏议经
御史大夫
官名。(1)秦始置,位仅次于左、右丞相,辅助丞相处理全国政务,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仍为丞相副贰,秩中二千石,与丞相对称“二府”,协调处理天下政务,而以监察、执法为主要职掌,为全国最高监察、执法长官,位上卿。主管图籍秘书档案、四方文书;百官奏议经上呈,皇帝诏命
左御史大夫
官名。三国吴孙休永安五年(262)分御史大夫置。《三国志孙休传》:“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唐神龙元年(705)改左肃政大夫为左御史大夫,为左御史台长官,掌监察在京百司及军旅,后兼察地方长官,从三品。睿宗延和元年(712)废。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复置,
右御史大夫
官名。三国吴孙休永安五年(262)分御史大夫置。以光禄勋孟宗为右御史大夫。唐神龙元年(705)改右肃政大夫为右御史大夫,为右御史台长官,掌监察地方文武官僚,从三品。延和元年(712)废。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复置,与左御史大夫并为御史台长官,掌纠察朝廷内外百官,从一品。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的词语属性 拼音y sh di f拼音字母yu shi dai fu拼音首字母ysdf 御史大夫的词语解释御史大夫[ y sh di f ] 古代中央机构中的官名。秦代开始设置,主管监察、司法及中央重要文书。地位仅次于丞相。汉以后名称常变,专管监察、司法。明废。 御史大夫的百科含义 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