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左右京辅都尉
官名,西汉置,属中尉(执金吾),掌徼循京师,左京辅都尉掌徼循京师左部,右京辅都尉掌徼循京师右部。东汉初置,建武元年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官名。西汉执金吾的属官有左京辅都尉、右京辅都尉各一人。辅助执金吾分区徼巡京师。《汉书东方朔传》有“右辅都尉徼巡
左大都尉
匈奴官名,汉朝时匈奴有此官,位在诸王和左右大将之下,在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上。《汉书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各有分地,其民逐水草而迁移。
左都尉
官名,西汉时西域诸国多设此官,为高级武官,掌帅军作战。《汉书西域传郁立师国》:“辅国侯、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陆海军官佐等级名。见“中等官佐”。
督军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郡武职,统率郡兵。《三国志陆胤传》: “后为衡阳督军都尉。”官名,三国吴置,为郡佐吏,掌领郡兵。《三国志吴书陆胤传》:“后为衡阳督军都尉。”
都尉
官名。① 统兵武官。战国赵、魏、秦等国已置,地位略低于将军。《战国策赵策三》:“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秦、两汉亦为高级武官,稍低于校尉,或冠以骁骑、车骑、军门、强弩、复土等名号,
京辅都尉
官名。京辅都尉府长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置一员,从三品,领兵护卫京畿。官名,西汉置,分左右,属执金吾,掌京畿治安,东汉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京辅都尉府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立府潼关,设京辅都尉一员、副都尉一员,领兵护卫京畿。
骑都尉
官名。秦末汉初为统领骑兵之武职,无员,无固定职掌,不统兵时为侍卫武官。宣帝时以一人监羽林骑,又以一人领西域都护,秩比二千石,遂成定制。后又有领三辅胡越骑、监河堤事者。因亲近皇帝,多以侍中兼任。东汉名义上隶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三国沿置,吴或以其统羽林兵,宿卫
山林都尉
官名。北周置。一命。职掌不详。散官名。北魏有诸局都尉,秩从九品上。北周置山林都尉以为散官,秩一命。
右京辅都尉
官名,汉置,掌管地方军队,护卫京师,并掌京都右郊武事及治安纠察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中部都尉
官名。三国魏末置,西晋沿之。为匈奴中部长官,由“中部帅”改名,一说西晋武帝太康(280—289)中改置。统六千余落,居大陵县。见《晋书 北狄传》、《刘元海载记》。参见“五部都尉”。官名。三国时,曹操把入居塞内的南匈奴人分为五部,各部置帅。西晋武帝泰康年间改帅为都尉
右龙都尉
官名。北齐置,掌右龙局。从九品。
车骑都尉
官名,汉文帝时置,掌领中尉和郡国车士。《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注:“(车士)车战之士。”官名。见“骑都尉”。
城都尉
官名。西域乌垒等国置,员一人,佩汉王朝印绶。官名,西汉时西域乌垒置,掌城防等军事。《汉书西域传乌垒》:“乌垒,户百一十,口千二百,胜兵三百人。城都尉、译长各一人。”
上轻车都尉
勋官号。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改上开府仪同三司置,八转勋官,比正四品。宋朝置为第五阶勋官,秩正四品。金朝为第五阶勋官,正四品。元朝为第五阶勋官,正三品,只用于封赠。明朝置为第五阶武勋,正三品,再考称职者授。勋官名,金朝置,勋级正四品授上骑都尉。见《金史百官一
精绝都尉
官名,西汉时西域精绝国置,为精绝国高级军官,掌国家军事。《汉书西域传精绝国》:“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
北部都尉
官名。①西晋置,为匈奴“五部都尉”之一。西晋武帝太康 (280—289) 中,改匈奴北部帅置,统四千余落,居新兴县。太康末,刘渊曾任之。参见《晋书北狄传》、《刘元海载记》。②郡国官。较大的郡、国分南、北部,各置都尉一人,统郡国兵,负责地方治安。官名,为匈奴北部长官,
殿中太医都尉
医官名。晋朝置。银印青绶。与“太医都尉”有别。参见“殿中太医”。
护漕都尉
官名。西汉置,掌护漕运,不常置。西汉转漕关东粟以给京师,一岁多至六百万石,用卒数万人,因置护漕都尉督运。东汉建武七年 (后31)罢。官名,汉置,掌护卫漕运。《汉书朱博传》:“徙为并州刺史、护漕都尉。”《后汉书光武帝纪》:“二月辛巳,罢护漕都尉官。”
主爵都尉
官名。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主爵中尉置,掌封爵之事。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为三辅行政长官之一,职掌全异。官名,汉景帝中六年改主爵中尉为主爵都尉,掌封爵事。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更名右扶风,汉内史右地。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主爵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