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郡县
五条课郡县法
晋与南朝考课郡县的法规。晋武帝时杜预制定五条课郡县法,其内容一为正身,二为勤民,三为抚孤,四为敦本,五为修人。南朝宋齐梁陈的考课沿袭晋制,惟作某些调整,增加若干经济方面的规定, 如强调农桑,增加市赋等,并且制定有专门的殿最条格。
郡县掾史
官名合称,指郡掾史和县掾史。汉朝郡县分曹办公,掌管一曹事务的正职称掾,副职称史,称某曹掾、某曹史。曹,类似现在的科、局、处。《后汉书张酺传》:“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庭中。”
郡县
郡和县的合称,郡和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春秋时郡小于县,战国时郡大于县。郡的长官称郡守或郡太守,郡丞为副长官,郡尉(郡都尉)为佐,掌武事,主领地方兵卒。汉时郡守属吏有诸曹掾,分主各曹事。秦汉时县属郡,大县置令,小县置长,佐官有县丞、县尉等。
侨州郡县
东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诸朝遇有州、郡、县沦陷者,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旧名,所置称为侨置州、郡、县。如西晋置司州,原治洛阳,为前赵所占,元帝南渡,就在徐州侨置司州。《宋书州郡志一》又记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司空郗鉴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诸县,其徙
郡县分韵考
书名。清黄本骥编辑。十卷。中国郡县名称,长期来颇多改易,本书以道光二十年(1840)所有之府、厅、州、县,依韵分编,详述沿革废置。每韵中以府、厅、州、县为次序、府之同隶一省,州、县之同隶一府者,依次胪列,府、州、县有同名者,则总载其名,分详所属。若府之为省治及县
郡县农政
书名。清包世臣著。作者自称“幼年曾习农事”,后不断搜集各家农说,并“断以今宜,要以能切实用为主”,于嘉庆六年(1801)编成此书。分辨谷(作物品种的识别)、任土、养种、作力(农作物栽培方法)、蚕桑、树植(树木和果树的繁殖、栽种)和畜牧七篇。内容不限于前代各家农说,对江
侨州郡县
中国历史上以流亡人民原籍的州郡县旧名设置在所寄居之地的州郡县。汉、魏已有侨州郡县的记载,但大规模设置,却在东晋、南朝。西晋亡后,中原战乱,人民流徙,西起凉州,东至辽东,均有设置,尤以秦岭、江淮以南,东晋、南朝境内为最多。《隋书食货志》:“晋元帝寓居江左,百
元和郡县图志
书名。即《元和郡县志》原名。北宋时,载于各镇之首的地图佚去,世称此书已多去“图”字。
三国郡县表附考证
书名。清吴增仅编撰。八卷。三国时各国疆域出入很大,难以确定。吴氏据洪亮吉《三国疆域志》,核以陈寿《三国志》,并旁及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唐宋以来有关地理著作,钩其异同,订其舛误,编为魏、蜀、吴郡县表。凡州郡离合之故,县邑沿革之由,各因其时,著之于表。其有增立
三国郡县表补正
书名。近人杨守敬补正。八卷。杨氏就吴增仅撰《三国郡县表附考证》的遗漏和讹误,补正于吴书的眉端。对有些疑难问题,杨氏采几说并存的办法,以待进一步研究。
侨郡县
侨郡县的词语属性 拼音qio jn xin拼音字母qiao jun xian拼音首字母qjx 侨郡县的百科含义 侨州郡县,东晋南朝政府按其原籍郡县地名另设立的州郡县地方政府。自西晋永嘉(公元307—313)以来,北方士民相继南渡,大多聚族而居,主要集中于荆、扬、梁诸州。东晋南朝统治者为拉拢南
郡县征兵制
郡县征兵制的词语属性 拼音jn xin zhng bng zh拼音字母jun xian zheng bing zhi拼音首字母jxzbz 郡县征兵制的百科含义 郡县征兵制,即战国时期以郡县为单位的征兵制度。
郡县
郡县的词语属性 拼音jn xin拼音字母jun xian拼音首字母jx 郡县的词语解释郡县[ jn xin ]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郡县的详细含义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周。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汉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