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一座花园与甲午战争
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程”(北海、中海、南海),是晚清政局腐朽透顶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 在内忧外患不断、财政几濒破产、统治岌岌可危已到朝不保夕的险境之中,她竟能动用巨额军费为满足自己“颐养”、游乐之欲而大兴土木、修建奢华园林,且
甲午战争败在“私”,抗日战争胜在“公”
甲午战争是朝廷的战争,败在一个“私”字,私则弱,弱则败;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胜在一个“公”字,公则强,强则胜。 反思甲午战争失败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我认为晚清中国最根本的败因是在“心”上。晚清中国不是被战败的,而是被吓败的。一个大国被小国吓败,这才是真正
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94年是中国旧历甲午年,故称中日甲午战争。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富有封建性与侵略性,极力鼓吹向外扩张,强烈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并制定了征服全世界的“大陆政策”。日
中日甲午战争
清季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因爆发于旧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制订了以侵占中国为基本目标的“大陆政策”。光绪二十年(1894),趁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之机,乃一面怂恿清政府出兵,一面抢派重兵进驻朝鲜。六月二
甲午战争
见“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的词语属性 拼音ji w zhn zhng拼音字母jia wu zhan zheng拼音首字母jwzz 甲午战争的词语解释甲午战争[ ji w zhn zhng ]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并吞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因为1894年是甲午年,所以称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