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昌黎民间故事:张武举
光绪年间,昌黎县岳营出了个武举,名叫张恩。这个人,小时候是个苦孩子,给一家财主扛小活。东家每天都练文习武,张恩做些牵马坠镫的事,也偷着学了三招两式。这一年,东家带着他出去赶考,东家在比试跑马射箭,三箭射个一箭没一箭。他对东家说:“我这样的能上趟子试试吗?”
武举门神“扫地佣”
清朝乾隆年间,诸城西乡枳镇出了一个武举人丁昌铭,被人称为武举“门神”。 丁昌铭从小聪明伶俐,手脚灵活。父母想把他送到学堂里好好读书,将来考取个功名,光耀门楣。可是,他却不务正业,喜欢舞枪弄棒,没事儿就在家习练拳脚,小小年纪,一般大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他还一再
随帮武举
官名。清朝督理漕运之官员。隶于漕运总督。漕粮北上,各省漕船分帮,每帮设武举一人随帮效力,协助领运千总督运,三年无误,以卫千总推用。咸丰三年 (1853) 停。
武举试法
宋朝武举考试制度之一。神宗熙宁(1068—1077)中修定。该法规定: 凡武举,始试兵书墨义及对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武艺、策皆优者授右班殿直,武艺次优授三班奉职,又次授三班借职,末等授三班差使、减磨勘年。策入平等而武艺优者授奉职,次优
武举
①科目名。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始见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等选。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始成定制。悉视文科之例,分三场考试,第一、二场试射箭、技勇,第三场试策一道。乡试、会试均同。崇祯时(1628—1
武举
①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专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科目。相对于文科而言,又称为“武科”。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应试者称武举人,于每年十月由州府举选送至京师,十一月于尚书兵部进行考试,内容为长垛、骑射、步射、马枪、翘关(举重)、言语、材貌等。考试合格者,或送吏
随帮武举
官名。清代督理漕运之官员。隶于漕运总督。漕粮北上,各省漕船分帮,每帮设武举一人随帮效力,协助领运千总督运,三年无误,以卫千总推用。咸丰三年(1853)停。
武举善
武举善的词语属性 拼音w j shn拼音字母wu ju shan拼音首字母wjs 武举善的百科含义 武举善(抱朴斋主 ) 山东临沂平邑人,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本科毕业,中国美协山东分会会员,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平邑美协副主席,政协委员。
武举
武举的词语属性 拼音w j拼音字母wu ju拼音首字母wj 武举的词语解释武举[ w j ]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