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的父亲早逝,家庭贫困,母亲教年少的儿子学问时,没有纸笔,就用芦荻为笔,在沙地上画出字来教授给他。母亲曾经对他讲述其先父的事迹:“你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一个小官吏,夜间在烛下看案卷,屡屡掩卷叹息。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个死刑犯,我想替他求生而不可得。做
欧阳修:格局成于气度
在北宋,欧阳修不仅以能诗善文名驰朝野,更以气量恢宏享誉一时。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以主考官身份主持当年的科举考试,阅卷时,有一个考生的答卷吸引了他的注意。考生在文章中用到一个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嘉祜元年(1056 年),包拯外放池州时,欧阳修向宋仁宗力荐包拯,说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堪为大用,下放池州有点浪费,不如让他先代理一下开封市长。包拯坐镇开封府后也很是拼命,连破了几桩大案奇案,一时间“开封出了个包青天”名扬四海。 包拯直斥官员张方平是国库的大
欧阳修:从读书人到政治家
“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语出《韩非子显学篇》,强调基层历练对于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个宰相没有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经验,终归还是要差很多的。 北宋名臣之中,欧阳修的体会一定是极深的。在那个以锦绣文章博取进士科名、以进士科名决定官场的文
名人故事《欧阳修智救狄青》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北宋仁宗时
名人故事《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的父亲早逝,家庭贫困,母亲教年少的儿子学问时,没有纸笔,就用芦荻为笔,在沙地上画出字来教授给他。母亲曾经对他讲述其先父的事迹:“你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一个小官吏,夜间在烛下看案卷,屡屡掩卷叹息。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个死刑犯,我想替他求生而不可得。做
欧阳修论作文
欧阳修论作文的词语属性 拼音u yng xi ln zu wn拼音字母ou yang xiu lun zuo wen拼音首字母oyxlzw 欧阳修论作文的百科含义 欧阳修论作文,是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他论述了做作文的诀窍是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动笔。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
欧阳修勤学
欧阳修勤学的词语属性 拼音u yng xi qn xu拼音字母ou yang xiu qin xue拼音首字母oyxqx 欧阳修勤学的百科含义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苦读的词语属性 拼音u yng xi k d拼音字母ou yang xiu ku du拼音首字母oyxkd 欧阳修苦读的百科含义 欧阳修苦读是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讲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词人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欧阳修
欧阳修的词语属性 拼音u yng xi拼音字母ou yang xiu拼音首字母oyx 欧阳修的词语解释欧阳修[ u yng xi ] (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早期支持范仲淹为首的改
欧阳修
【生卒】:1007—1072【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
欧阳修母
【介绍】: 见郑氏。
欧阳修
【生卒】: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第进士。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力赞范仲淹行新政,仲淹罢,亦出知滁、扬等州。嘉祐二年(1057),知贡举,排抑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文风始为一变。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参知政事。博
欧阳修
【生卒】:1007—1072【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
欧阳修
【生卒】: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第进士。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力赞范仲淹行新政,仲淹罢,亦出知滁、扬等州。嘉祐二年(1057),知贡举,排抑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文风始为一变。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参知政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