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补大学格物致知传
篇名。南宋朱熹撰。以《大学》“简编散脱,传文颇失其次”(《朱子大全》卷八十),遂参考二程《改正大学》及旧本,重新编定。凡十一章,计经一章,传十章。自称第五章释格物致知之义,于今亡佚,乃袭取二程之意,补入一百三十四字,故名。提出认识的主体是人心之知,认识的对象
格物致知
古代认识论命题。语见《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东汉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此致或为至。”程朱派多从认识事理角度训解,如程颐训“格”犹“穷”,“物”犹“理”。朱熹训“格”为“至”,“物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词语属性 拼音g w zh zh拼音字母ge wu zhi zhi拼音首字母gwzz 格物致知的词语解释格物致知[ g w zh zh ] 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
《格物致知》来历意思解释
《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代朱熹《大学章句》:“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按照朱熹的解释,“格物致知”是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的意思。连动
《格物致知》来历意思解释
《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代朱熹《大学章句》:“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按照朱熹的解释,“格物致知”是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的意思。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