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司马
司马家族的父子废篡
嘉平元年(249)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魏大权从大将军曹芳依旧是傀儡,如同当年的汉献帝刘协。 司马懿一方面以皇帝的名字封自己为丞相、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另一方面又“固辞不受”。比起当年的曹操,司马懿玩弄权术更加娴熟。 司马懿诛杀曹爽,引起坐镇扬州的
名人故事《王司马》
大司马王霁宇是河北新城人,他镇守北方边境时,曾经让铁匠特意打了一把大杆刀,刀面宽一尺,重千斤。他每次巡视边防的时候,就让四个大力士抬着。每到一处,他总是让人把大杆刀丢在地上,故意让北边敌兵来拿。敌兵发现大杆刀,打算扛回去,可就是拚尽全力,刀还是一动不动。
营司马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末刘备为左将军时置,以庞羲任之。建安二十四年,马超等上刘备为汉中王,表于汉献帝,在表中庞羲排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前。官名,东汉末年刘备置,掌领兵作战。《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建安二十四年)秋,群下上先主为汉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
高车虎贲司马
官名。北魏置。侍卫武官首领,佐高军虎贲将军统领高军虎贲,位在高车虎贲将之上。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武官名。北魏置,见“高车虎贲司马”。
镇军司马
官名。即镇军将军的司马,位在长史之下,员一人。西晋时秩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仍五品上,北周定为五命。宋朝亦有其名,而罕除授。
元司马
官名。又称“中军司马”。春秋时晋国置。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司马。元司马为中军的军法执行官。大夫爵。《国语晋语七》: “(晋悼公)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韦昭注: “元司马,中军司马。”参见“中军司马”。武官名。春秋时晋国中军司马的别称。《国语晋语七
舆司马
官名。①春秋时晋国置。“上军司马”的别称。大夫爵。《国语晋语七》: “知籍偃之惇帅旧职而恭给也,使为舆司马。”韦昭注: “舆司马,上军司马也。”②《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军队战车。《周礼夏官序官》: “舆司马,下士八人。”官名。周设此官,为上士,位
牧府司马
官名。十六国西凉置。是州牧府掌管军务的主要僚属,其实权相当于一般政权的兵部尚书。有时分置左、右。
牧府右司马
官名。十六国西凉置。《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李暠以)索承明为牧府右司马。” 为州牧府主要僚属,掌军务。位在郡太守之上。参见“牧府”。
东明司马
官名。东汉置,属卫尉,主皇宫东门,领员吏十三人,卫士一百八十人。官名,东汉置,属卫尉,俸比千石,掌宫掖东门,有吏员十三人,卫士一百八十人。《后汉书百官二》:“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玄武司马,主玄
闻司马
官名。战国置。《善斋吉金录》卷十四页三著录有“闻司马鉥”官印文。
太医司马
宫廷医官名。晋朝置。《晋书 武帝纪》:咸宁四年(278)“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铜印墨绶,地位与太医令相当。参见《宋书礼志五》。
公司马
官名。周朝置。①军吏。“伍长”别称。《周礼夏官 大司马》:“公司马执镯。”郑玄注:“谓五人为伍,伍之司马也”。“伍长谓之公司马者,虽卑,同其号。”②官府的司马。别于家司马。《周礼 夏官 序官》:“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郑玄注:“公司马,国司马也。卿
右闻司马
官名。战国置。《善斋吉金录》卷一四页三著录有战国官印文: “右闻司马。”
右司马
官名。春秋置。《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战国时,楚、齐、燕等国亦置,掌军政,领兵征战。《左传襄公十五年》:“楚公子午为令尹”,“公子橐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秦汉时期仍为武官。宋朝大都督府亦置,无职掌。官名,春秋
少府司马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为州牧府属官,主军务。地位在太府司马之下。参见“少府”。
西域都护司马
官名,为西域都护、西域长史属下的武官,掌领兵护西域诸国。参看“西域长史”条。
西域部司马
官名,为西域校尉或长史属官。校尉或将兵长史之别部领兵军官称别部司马,简称部司马。《后汉书孝安帝纪》:“车师后王叛,杀部司马。”
城门司马
官名。东汉置,属城门校尉,员一人,秩千石,主兵,助校尉掌洛阳城门十二所。官名,汉置,属城门校尉,西汉六百石,东汉千石,掌屯卫兵。见《后汉书百官志四》。
仓部司马
官名。麴氏高昌国仓部次官,协助仓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如被派遣至诸城相监检校,则称城令。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