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不自量力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有这样一段故事: 春秋时,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和息国(在今河南息县)有一次发生了争执,息国的国君不采取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态度,却贸然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被迫应战,同敌人厮杀,终将入侵者打得大败而逃。当时,人们评论这件事情,说道:
不自量力的蜗牛
  狂妄自大的蜗牛肆无忌禅地在大路正中慢吞吞爬行。青蛙见了连忙跳过来提醒它:“喂,快爬到路旁边去吧,你这样太危险,不小心会被踩扁的。”  “什么,我会被踩扁,真是笑话!”蜗牛听了哈哈大笑:“你没看见我这外壳多么坚硬!它是一座攻不破的堡垒,遇到紧急情况躲在里面
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的词语属性 拼音b z ling l拼音字母bu zi liang li拼音首字母bzll 不自量力的词语解释不自量力[ b z ling l ]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说自不量力。 不自量力的百科含义 不自量力,中国汉语成语,意即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
《不自量力》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识时务。公元前712年,息、郑两国发生争执,息侯悍然出兵伐郑,郑庄公在边境上与其开战,将息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逃。当时有识见的人士,由此看出息国是一个快要灭亡的国家。他们认为息国犯了不自量力等五大错误。【出典】: 《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自量力》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识时务。公元前712年,息、郑两国发生争执,息侯悍然出兵伐郑,郑庄公在边境上与其开战,将息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逃。当时有识见的人士,由此看出息国是一个快要灭亡的国家。他们认为息国犯了不自量力等五大错误。【出典】: 《左传隐公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