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三卫
兀良哈三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亦为政区名。明洪武三年 (公元1370年)元顺帝死于应昌,其继承者仍称大元皇帝,史称北元。其时散居在今西辽河、老哈河边及其以北的是兀良哈各部,其地为纳哈出领地。洪武二十(公元1387年)纳哈出归降,次年元辽王、宁王等亦归降,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遂于纳哈出领
三卫博士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掌教导亲卫、勋卫、翊卫郎,校试其程文、讲书、武艺,品秩同承议郎(从七品)。五年罢。参见“三卫官”。
三卫主簿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助理三卫府之事。五年废。参见“三卫官”。
三卫中郎
官名。①宋朝亲卫、勋卫、翊卫等三卫副长官,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员二人,品秩同朝议大夫。②宋朝亲卫中郎、勋卫中郎、翊卫中郎合称。徽宗崇宁四年置,凡四十员。五年,皆罢。参见“三卫官”。武职侍从官名。宋置,见“三卫官”。
三卫郎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员一人,总领三卫之事,品秩同太中大夫 (从四品) ,不久改三卫侍郎。武职侍从官名。宋置,见“三卫官”。
三卫侍郎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改三卫郎置,品秩同太中大夫(从四品),总领三卫之事。五年罢。参见“三卫官”。
三卫官
官名统称。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仿唐制置亲卫、勋卫、翊卫等三卫官,以三卫郎 (后改三卫侍郎)一人为长官,三卫中郎二人为副长官,其下分置三卫博士、三卫主簿,亲卫、勋卫、翊卫郎及中郎。皆以贤德、勋戚之后为之,掌殿陛宿卫之事,立于起居郎之前。五年废。武职侍从官名。
三卫
郎亲卫、勋卫、翊卫卫府合称。①隋朝左、右卫所领亲卫、勋卫、翊卫及太子左右卫率所领亲卫、勋卫、翊卫,皆称三卫; 炀帝大业三年(607) 左右翊卫(左右卫)所领三卫改为三侍,太子左右卫率所领三卫依次改为功曹、义曹、良曹。唐朝皆复名亲卫、勋卫、翊卫,诸卫翊卫及率府亲、勋、
兀良哈三卫
又称朵颜三卫。明人对朵颜卫、福余卫、泰宁卫的合称。
建州三卫
明代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之统称。
三卫
①唐府兵宿卫有内府、外府之分。外府为折冲府,内府为中郎将府。折冲府所统卫士一般取六品以下子及白丁为之。中郎将府所统卫士分亲卫、勋卫、翊卫三种,通称三卫,皆以五品以上官子孙为之,掌宫廷内部宿卫。统亲卫之府称亲府,统勋卫之府称勋府,统翊卫之府称翊府。左右卫领有
三卫官
官名统称。唐有亲卫、勋卫、翊卫官,掌宿卫仪仗。宋承唐制,崇宁四年(1105)置三卫官,为武职侍从官,以三卫郎一人为长官,中郎二人为副长官,其下分置亲卫府、勋卫府、翊卫府郎与中郎。三卫郎率所属在殿陛立仗,亲卫立于殿上两旁,勋卫立于朵殿,翊卫立于两阶卫士之前。五年废
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的词语属性 拼音du yn sn wi拼音字母duo yan san wei拼音首字母dysw 朵颜三卫的百科含义 朵颜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为塞王、宁王所统辖,在诸王中,以北方诸王的势力最大。其中宁王以“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
三卫
三卫的词语属性 拼音sn wi拼音字母san wei拼音首字母sw 三卫的词语解释三卫[ sn wi ] 1.唐 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新唐书李密传》:“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2.宋 代亦称三衙为“三卫”。《宋史职官志六》:“博士掌教道,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
三卫舰
三卫舰的词语属性 拼音sn wi jin拼音字母san wei jian拼音首字母swj 三卫舰的百科含义 天津”舰(后改名“三卫”)为英国Laird厂建造,1863年2月2日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