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汉武帝为什么要追求“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传说。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曾记载过,大宛国盛产良马,流汗如血。说明古人口中的“汗血马”多半指的是大宛马。至于“汗血”,是一种寄生虫所致。

不过,汉武帝却曾经为了这种马,劳师远征大宛及西域诸国。让整个汉帝国付出了战争的代价,真的仅仅是为了马吗?

一、

汉武帝很喜欢良马。不过,他真的就是那种为了声色犬马而把整个国家拖下水的昏君吗?当然不是。再批评汉武帝的好大喜功,也不会把他想得那么蠢。

汉武帝对匈奴、对西域诸国的战略线路,铺设了几十年了,已箭在弦上,总有一天会射出去的。这跟有没有“宝马”没有关系。但从直接效果来说,寻找宝马。却是出征的好契机、好由头,是直接原因。

先来看看,汉武帝和汉朝,为了这几匹大宛宝马,付出了什么代价。

张骞通西域后,就有各国来使了。大宛诸国也派使者随汉使来到长安,送给汉武帝一些诸如大鸟蛋这样不实用的东西。武帝很开心。有人悄悄跟武帝说,大宛有好马在贰师城,藏起来不肯给汉使。武帝派人拿着千金和金马去向宛王购买贰师城的好马;但大宛国不缺钱,不想卖,汉使生气地椎破金马。宛中贵人也不高兴了,伏击杀死了汉使。

汉武帝是有仇不报非君子的人,便起用了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郡国品行恶劣的少年好几万人,以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预期到贰师城夺取良马。

但李广利的能力比卫青差远了。后果是,这数万人,一路上没有补给,等到达郁成城的时候,兵士只有几千人了,都饥饿疲乏。攻打郁成城,大败,死伤的人很多。李广利就只好带着部队撤退。往返花了两年,回到敦煌,士兵剩下不过十分之一。

汉武帝气得半死,大发雷霆,派使者拦守玉门关,说军人敢有入关者立即斩了他!李广利害怕了,因而留驻敦煌。这是第一回合。

汉武帝考虑到,连大宛这样的国家都打不下来,会被其他国家瞧不起,就不会附庸于汉朝了。于是乎,他赦免了囚徒步卒,增发了恶劣少年和边境骑兵,经过一年多,从敦煌出兵六万人,带有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以万数计算。他们多带粮食,兵器、弓箭等极为齐备。全国骚扰动荡,相继供应征伐大宛。

第二次出征,汉朝还增派甲卒十八万人到酒泉和张掖以北驻守,并征调大批粮草辎重供给汉军,驱车载运的人众络绎相连到敦煌。而授任两名会相马的人为执驱马校尉,准备在攻破大宛以后选取良马。

这一次,李广利队伍庞大,所至沿途各个小国无不迎接,拿出粮食供养军队。他们血洗了轮台国,并包围大宛的城池,攻城四十多天。大宛高级官员杀死国王毋寡,提着他的头,派人去见李广利求和。

大宛人放出他们的好马,让汉兵自行挑选。汉军挑选了好马几十匹,中等以下公马母马共三千多匹,而且立了大宛的新王,结束这场战争撤兵回来了。但回来的时候,又因为将吏们贪财,大都不爱护士兵,侵吞军饷,因此死亡很多,马也只剩一千多匹。

攻伐大宛两回,总共经历四年才告结束。两次战争的代价是,汉军数万条生命,不计其数的军费,倾尽天下之力的后援保障。以及在战争中倒了血霉的郁成城、轮台国和大宛人。

而这些,确实是为了大宛马而去的。

二、

某种意义上,这个马,又不仅仅是长得漂亮的马,更是在战争中重要的物资。

大宛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上第一个军马场,由霍去病建立。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另一方面,汉朝作为一个上邦大国,也需要维护面子——在当时,汉朝强,西域诸国就依附汉朝,给汉朝送来质子(作为人质的王子);汉朝弱,西域诸国就依附匈奴,甚至加入匈奴来攻打汉朝。

李广利这个无能将军被郁成城打败的消息,对汉朝的形势是很不利的;西域诸国将不再上贡,不再听从汉朝吩咐,而转身投向敌人(后来王莽跟西域多国翻脸,就是这个后果)。所以,汉武帝要不惜成本地展示大汉朝的肌肉。

三、

然而,这样理解汉武帝,仍然不够。

汉武帝的人格里,有深谋远虑、残暴猜忍的一面,但有更复杂的东西。包括迷信,迷信到了“脑残”的程度。

汉武帝喜欢祭祀,形成国家级的三大祭祀中心,这样大规模的“郊”和“郊祀”前所未有。他甚至还引入了越国巫术,并且在北征匈奴、南收百越、西征大宛的时候也用了占卜家预测。

须知,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求仙、追寻长生不老之道是出了名的。《史记·封禅书》里说,汉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李少君夸自己能“祠灶致物,炼化黄金”,他就信了;谬忌云“天神贵者太一”之说,他就去祠祭太一;少翁献鬼神方术,谓能以方术夜致武帝已亡之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他就加封少翁为文成将军;栾大说可招致神仙,他就在数月之间给他封侯、封将军、娶了大长公主,身佩六印,贵震天下。

更神奇的是,骗局被揭穿了,汉武帝还死不相信。李少君病死,汉武帝认为他是仙化升天了,不是死;少翁,以帛书喂牛制造假神迹,武帝发现是假的之后诛杀了他,但还在找新的术士;栾大,因为方术不灵验,武帝把他杀了,不妨碍他仍大规模地寻找新的骗子。

由此,汉武帝晚年伐大宛以求天马,不能忽略,他还有期冀乘天马登昆仑山寻西王母的用意。

在《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以及《前汉纪》当中,均有类似的记载:“长老传闻条支西有弱水。西王母所居。亦未尝见。条支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处。《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高万二千五百余里。”

多个细节互相印证,汉武帝对大宛有执迷,派人去大宛,求天马,都与他对西王母的迷信与崇拜不无关系。

也正因此,后世编出了无数汉武帝拜访西王母的传说。

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马,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都把天马与龙种、龙骨联系起来,还不是拜汉武帝之赐?

如果从“骑着天马去寻仙”这个意义上来说,汉武帝一无所获,倒真是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如果从政治军事的出发点来看呢?武帝两次派人出征大宛,数年的征战、数万士兵的生命、普天下的民脂民膏,换来了一千匹良马,性价比如何?恐怕,也很容易有答案。

作为一代雄才大略(刚愎自用)、开疆辟土(独断专行)、又充满信仰(冥顽不化)的皇帝来说,没有人能够制衡他,举国家之财力去追求一个虚拟偶像,他也在所不惜。这是他的魄力,也是普天下人的灾难。

而其余的所有人,除了老实地做炮灰之外,无可奈何。

上一篇:饭不厌诈 下一篇:陈云的“十五字诀”
猜你喜欢
教育通讯
教育通讯的词语属性 拼音jio y tng xn拼音字母jiao yu tong xun拼音首字母jytx 教育通讯的百科含义 《教育通讯》(四开小报),创刊于1951年10月,由省文教厅主办,以小学和工农教育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编辑部荣获福建人民政府授予的“福建省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张殿清
张殿清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g din qng拼音字母zhang dian qing拼音首字母zdq 张殿清的百科含义 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安建军
安建军的词语属性 拼音n jin jn拼音字母an jian jun拼音首字母ajj 安建军的百科含义 安建军 男,1949 年10月11日生,大学本科教育管理专业毕业,具有丰富的中学办学管理经验。
星纬
星纬的词语属性 拼音xng wi拼音字母xing wei拼音首字母xw 星纬的词语解释星纬[ xng wi ] 1.天文星象。亦指以星象占定人事吉凶祸福的方术。《后汉书姜肱传》:“肱 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餘人。”《旧唐书方伎传序》:“圣王禁星纬之书,良有以也。”清
物流单证制作
物流单证制作的词语属性 拼音w li dn zhng zh zu拼音字母wu liu dan zheng zhi zuo拼音首字母wldzzz 物流单证制作的百科含义 《物流单证制作》是2019年12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蓝晓芳。
铜火铳
铜火铳的词语属性 拼音tng hu chng拼音字母tong huo chong拼音首字母thc 铜火铳的百科含义 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是火铳,小口径火铳是枪的前身,大口径火铳是火炮的前身。早期大口径火铳用铜制造,所以,它又称铜火铳。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一尊1332年制造的铜火
东扬州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分扬州(治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置。与会稽郡同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大明三年(459)以扬州为王畿所在,罢扬州,而以东扬州为扬州,八年复置扬州,又以置于山阴之扬州为东扬州。永光元年(465)并入扬州。梁复置。陈初省,旋复置。隋平陈后改为吴州。
中央文史馆
中央文史馆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g yng wn sh gun拼音字母zhong yang wen shi guan拼音首字母zywsg 中央文史馆的百科含义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党和政府为团结和安排老年知识分子而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它的宗旨是"敬老崇文"。馆长、副馆长、馆员由国务院总理
山之茶
山之茶的词语属性 拼音shn zh ch拼音字母shan zhi cha拼音首字母szc 山之茶的百科含义 《山之茶》是程璧/容千演唱的歌曲。
性·任务
性任务的词语属性 拼音xng rn w拼音字母xing ren wu拼音首字母xrw 性任务的百科含义 《性任务》是由尤利斯马休斯基执导,奥尔基尔德鲁卡斯瑟维克茨、贝娅塔蒂希基维茨主演的电影,讲述了当地球上只剩下两个男人的故事。影片于1984年5月14日在波兰上映,获1986年国际奇幻电影节
无敌冒险王
无敌冒险王的词语属性 拼音w d mo xin wng拼音字母wu di mao xian wang拼音首字母wdmxw 无敌冒险王的百科含义 无敌冒险王,敏捷类小游戏,游戏者可通过键盘进行操作。
《神而明之》来历意思解释
《易.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孔颖达疏:“言人能神此易道而显明之者,存在于其人。”后以“神而明之”谓表明玄妙的事理。《晋书.杜预传》:“夫宣尽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