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倒屦出迎》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屣迎宾”。明 徐霖《绣襦记.却婚受仆》:“佳客登门,倒屦出迎忻幸。”
《倒履迎》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屣迎宾”。清 吴伟业《送纪伯紫往太原》诗:“酒肆传呼醉,球场倒履迎。”
《倒履出迎》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屣迎宾”。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二:“叔弼既到门,尧夫倒履出迎之,甚喜。”
《倒屣逢迎》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屣迎宾”。唐 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
《倒屣迎王粲》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倒屣迎宾”。谓热情迎接才士。宋 惠洪《送季长之上都》诗:“门前车马气如云,知谁倒屣迎王粲。”
《倒屣迎宾》来历意思解释
《太平御览》卷四〇七引《后汉书》:“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崔骃上《四巡颂》,帝叹之,谓侍中窦宪曰:‘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叶公之好龙也。可试见。’骃候宪。宪倒屣迎,笑谓骃曰:‘吾受诏交公,何得薄我哉?’
《倒屣迎》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屣迎宾”。唐 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诗:“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进士曹唐,《游仙诗》才情缥缈。岳阳 李远员外,每吟其诗而思其人。一日,曹往谒之,李倒屣而迎。”
《倒屟》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屐”。屟,本指鞋中的衬垫,后用指木屐。唐 皮日休《二游诗.任诗》:“多君方闭户,顾我能倒屟。”
《倒屐》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屣”。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诗之二:“今朝倘降非常顾,倒屐宁惟有古人。”明 李东阳《柬肃文明给事长句》:“徒行却扣黄门宅,主翁醉睡惊倒屐。”
《倒凫舄》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屣”。宋 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凫舄,地方官的鞋子。
《倒屣延宾》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屣迎宾”。唐 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七引《后汉书》曰:“肃宗始修占礼,巡狩方岳。崔駰上《四巡颂》,帝叹之。谓侍中窦宪曰:‘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
《俶载》来历意思解释
《诗.小雅.大田》:“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朱熹集传:“取其利耜而始事于南亩,既耕而播之。”后以“俶载”指农事伊始。南朝 宋 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俯拾青紫》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取青拾芥”。谓很容易取得高官显爵。南 朝 梁 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作享大夫。”述宾 青紫,卿大夫的服饰。轻易得到官职。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坐享大夫!”△多
《俯拾仰取》来历意思解释
同“仰取俯拾”。清 曾国藩《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土无寸旷,人无晷暇,俯拾仰取;宾祭有经,猪鸡肥硕,蔬果怒生。”并列 低头捡地上东西,抬头取上边东西。比喻凡事都有所收获。《史记货殖列传》:“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多用于收获方面。
《俯仰》来历意思解释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明 何大复《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复问仓厢。”
《俯仰无愧》来历意思解释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后因以“俯仰无愧”谓立身端正,上对天,下对人,都问心无愧。宋 陈亮《与周立义参政书》:“持身端方,俯仰无愧。”主谓 对天、对人都没有惭愧之处。表示处事公道正直,毫不欺诈。语本《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
《修齐治平》来历意思解释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省称。后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
《修纶悬众犗》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钓东海”。指钓鱼。喻指办大事用大手段。唐 韩愈《雨中寄孟刑部》诗:“东野继奇躅,修纶悬众犗。”
《修禊饮》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兰亭会”。指古俗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洗濯,以驱除不祥,并饮酒嬉游的活动。宋 柳永《如鱼水》词之一:“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紫薇郎,修禊饮,且乐仙乡。”
《大辩不言》来历意思解释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主谓 善辩之人不以话多来显示自己。《庄子齐物论》:“~,大仁不仁。”△多用于才能方面。→大辩若讷大辩如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