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倒屣延宾》来历意思解释


同“倒屣迎宾”。唐 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七引《后汉书》曰:“肃宗始修占礼,巡狩方岳。崔駰上《四巡颂》,帝叹之。谓侍中窦宪曰:‘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叶公之好龙也。可试见。’骃候宪,宪倒屣迎,笑谓骃曰:‘吾受诏交公,何得薄我哉!’遂揖入也。”《后汉书·崔骃列传》亦载,文大略同,“倒屣”作“屣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今译】 后汉时,肃宗读崔骃所奏的《四巡颂》,赞叹不已。他问侍中窦宪:“你知道崔骃吗?”窦宪答道:“班固几次对我说起,还未见过。”肃宗说:“你喜爱班固而忽略了崔骃,真可谓叶公好龙,应该与之见见。”崔骃前去拜访窦宪,窦宪得知倒拖鞋子急忙出迎。又三国时王粲少有异才,蔡邕非常赏识他。当时蔡邕任左中郎将,才学超卓,德高望重,家中常常宾客盈门。他闻知王粲求见,赶快出来迎接,连鞋都穿倒了。【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主人热情待客,宾主情意相投。【典形】倒屐、倒凫舄、倒屣、倒屣迎宾、倒屣迎、倒屟、倒迎门屣、登门倒屣、引王、迎君倒屣、倒屣相迎。【示例】〔倒屐〕宋·陆游《初夏山中》:“野客款门聊倒屐,溪潭照曩一轩眉。”〔倒凫舄〕 宋·苏轼《送表弟程交知楚州》:“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倒屣〕 唐·萧颖士《仰答韦司业》之一:“中郎何为惜,倒屣惊坐宾。”〔倒屣延宾〕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倒屟〕 唐·皮日休《任诗》:“多君方闭户,顾我能倒屟。”〔倒迎门屣〕 宋·黄庭坚《送杨驩雁门亲》:“归时定倒迎门屣,问雁安能学度辽。”〔登门倒屣〕 唐·吴融《偶题》:“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引王〕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延张必于鹜轮,引王终于倒屣。”

上一篇:《俶载》来历意思解释 下一篇:《倒凫舄》来历意思解释
猜你喜欢
装甲部队
装甲部队的词语属性 拼音zhung ji b du拼音字母zhuang jia bu dui拼音首字母zjbd 装甲部队的百科含义 装甲部队,陆军力量的代表,装甲部队在战况不利时也能迅速撤退,脱离战场。它包括装甲车和装甲兵。
帕提古丽
帕提古丽的词语属性 拼音p t g l拼音字母pa ti gu li拼音首字母ptgl 帕提古丽的百科含义 帕提古丽 1944年3月生,女。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副研究馆员。1968年9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
李安喜
李安喜的词语属性 拼音l n x拼音字母li an xi拼音首字母lax 李安喜的百科含义 李安喜,男,汉族,1953年5月出生,山东淄博人,在职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工,1978年8月参加工作,1973年0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至1978年在合肥工业大学电机专业读书;中国石化集团职工董事、
扇车
即风车。由车架、外壳、风扇、喂入斗及调节门等部分构成一个机械整体。依靠车内装置的叶片转动产生风力进行工作,如清除谷物中的糠秕杂物等。1973年河南济源县(今市)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有陶风车明器,说明中国在汉以前已有此发明。扇车
女酒
女官名。北魏后宫女职。孝文帝定为视五品。
《铭诸心腑》来历意思解释
《旧唐书•李德裕传》:“置之座隅,用比韦弦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
卫奕信
卫奕信的词语属性 拼音wi y xn拼音字母wei yi xin拼音首字母wyx 卫奕信的百科含义 卫奕信,蒂利安的卫奕信男爵,KT,GCMG(David Clive Wilson,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1935年2月14日-),早年以魏德巍为中文译名,英国外交官,现任苏格兰皇家学会会长,熟知中国事务,曾
创界战
创界战的词语属性 拼音chung ji zhn拼音字母chuang jie zhan拼音首字母cjz 创界战的百科含义 《创界战》是连载于幻剑书盟的网络小说,作者是沧海天澜有玄月。
叶益斌
叶益斌的词语属性 拼音y y bn拼音字母ye yi bin拼音首字母yyb 叶益斌的百科含义 叶益斌,男,汉族,温州市伯温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
造字的人
造字的人的词语属性 拼音zo z de rn拼音字母zao zi de ren拼音首字母zzdr 造字的人的百科含义 《造字的人》是一首中文歌曲,演唱者是雷光夏。
木津川口之战
木津川口之战的词语属性 拼音m jn chun ku zh zhn拼音字母mu jin chuan kou zhi zhan拼音首字母mjckzz 木津川口之战的百科含义 木津川口之战 (1614年)是大阪冬之阵中的首战 。
《覆手云雨》来历意思解释
参见“如反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