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汉文帝与海昏侯为何同运不同命


说起来,汉文帝与海昏侯还真有一定的渊源,他们都是由藩王入继大宗:代王刘恒升为汉文帝,而昌邑王刘贺废为海昏侯。同样是江山无继的情况下被权臣请入宫的藩王,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儿呢?

这是怎么回事?史家在记录历史时,只说刘贺在位27天,干了数不清的荒唐事,其中值得一提的有:在汉昭帝的丧礼期间,不吃素食,私下买鸡肉和猪肉吃、抢女人、不哀伤、乱听音乐和歌舞,拿朝廷的符节和证明官员身份的绶带送给自己身边的郎官,让他们在各级官府搜刮东西,多达1127起。

霍光得知消息后,痛斥刘贺,忧心忡忡地联合众人,再借太后的名义,亲自把自己扶立的刘贺拉了下来。

然后再没有其他更多的资料。

我们可想而知,这件宫廷事件并没有那么简单。刘贺为什么遭到驱逐,这背后一定也发生了什么权力的争斗。

刘贺和霍光到底有没有权力的冲突呢?

显然是有的。当时的霍光站在无人之巅,掌握了废立皇帝的大权,如果刘贺想当实质的天子,想要拿到权力,就必须从霍光手里攫取。

有一点,可以证明双方曾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在霍光等人于未央宫宣布废黜刘贺时,刘贺从昌邑带到长安的200多个人全部被处死,他们死前说了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断”的是什么?可想而知,刘贺以及自己的昌邑团队大概策划过什么夺权的行动,只是昌邑王犹犹豫豫,始终没有拍板,这才造成了失败。于是,这些遭受屠戮的人集体发出了这句埋怨之语。

另外,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在刘贺收到征召后,他就已经下定决心,将有一场权力的斗争了。刘贺还在兴冲冲地赶往长安的路上时,昌邑国的中尉王吉就苦口婆心地说了一段劝诫的话。王吉长篇大论的中心思想有三条:

1.你是霍光选中的,要感恩;

2.霍光很厉害,你要尊敬他,听他的话;

3.你当皇帝,只要垂拱无为而治,其他的交给霍光就可以了。

这段劝谏背后隐藏的意思是,霍光权力太大,请刘贺必须先忍让。

最后的结果我们知道,刘贺不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

那么,刘贺曾经有过一些什么举动,最终惹怒了霍光,造成了两人的分裂,史书并没有刻意着墨,但有些蛛丝马迹,还是可以供我们一窥。

在刘贺刚入主长安不久,他下达了一份人事任免,把昌邑国的国相安乐任命为长乐宫的卫尉。长乐宫是太后的寝宫,卫尉是禁军统领,也是所谓的“南军”。也就是说,刘贺上来就效仿先祖,拿到南军兵权,准备控制太后了。

因为,当时霍光虽然权倾朝野,但他的权力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身为皇太后的外孙女身上。如果控制了太后,霍光的权力自然也要大打折扣。这一招可以说十分精准狠。

在施行了控制太后的第一步后,刘贺又把从昌邑带来的所有人全部破格提拔,恨不得悉数替换现在朝堂里的人。最后的事实证明,刘贺的人不给力,他自己也实在是操之过急,不仅没有控制住太后,他只亲近和信任昌邑旧臣的举动,也惹了众怒。这也是后来霍光能迅速联络36个人的长名单一起废掉他的原因。

现在,我们再来具体看看汉文帝和海昏侯的区别。

严格来说,汉文帝面临的局面并不比刘贺简单,他要面对的是一整批开国功臣,他们中能文能武,智商爆表的不在少数。不过,汉文帝很成熟,他的手法有松有弛,该用雷霆手段的绝不手软,一如迅速拿到军队,控制南北军;该施雨露撒君恩时,他也没小气,即位前三天,他都在疯狂做好事,给大臣大发福利,先是加封那些平定诸吕又有拥立之功的人,宗室里的琅琊王刘泽被封为燕王,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每人收税的户口加封两千户,赐金1000斤;功臣团队的周勃、陈平、灌婴等人,先是在官位上继续保持他们的地位,右丞相陈平成为左丞相,太尉周勃担任右丞相,大将军灌婴变成了太尉;最后又给了实际的好处,加封三个人的食邑各3000户,赐金2000斤。另外那些参与了拥立的人,也都得到了该有的好处。

在汉文帝这儿,做实事和分红利直接画了等号,也让拥立文帝的人安了心。

再看刘贺呢?除了想到控制军队,他的其他行为都是在跟拥立他的人争夺权力,好处没给一分,还想让身边旧臣取代他们。

当然,文帝也不是没有照顾旧臣,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只不过,他做得润物细无声多了,只把自己带来的六个人分别安排到了九卿的队伍里,三公那种大头,他才不轻易去动呢。会做事,也是会做人的表现。从这一点,刘贺就输了人心。

还有一点,也是刘贺的弱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武帝对朝廷官员做了一项改革:用内朝官默默地取代外朝官。所谓内朝官,本来都是一些皇帝的近臣,帮着皇帝起草诏书、传达诏令、出出意见等等。武帝时期,他的所有心事,都是和这些近臣商量,外朝的以丞相为首的官僚体系,反而不能参与到决策中,所以,他们的权力自然就逐步内移,被内朝官员吸收走。内朝官拿到实质的权力,他们又只听命于皇帝,这样就实现了皇权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

反过来,等皇帝死了以后,皇权就会位移到内朝官身上。作为大司马的霍光,就是这样一个内朝官,他的权力,早就在丞相和太尉之上了。所以,即使霍光并没有军功,也不如陈平聪明,但他对朝廷的指挥和控制权,远远超过了汉初的那帮老臣,更别说后代那些丞相及以下官员了。

看看废刘贺的前一夜,霍光是“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以一个人的身份,能召集所有两千石的官员,而当霍光说出要踢刘贺出群的提议时,大家的反应是“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可以想见霍光的说一不二。连“百官之长”的丞相也只能“错愕”和“唯唯”而已。

换句话说,汉文帝在夺权路上需要对付的是宗室、功臣等分散的势力,他只需要一个个逐一击破瓦解;而刘贺面临的是集大权于一身的霍光,他刚从外藩入京,又怎么能撼动在朝把持多年、有一票否决权势的霍光呢?要想挑战他的权威,汉宣帝刘询才给出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总之,刘贺不仅操之过急,也没有量力而行,尽管昌邑国有见识的旧臣也曾苦心孤诣地为他指导和谋辅,最终,这个急不可耐的王爷,几乎是在以冲刺的速度演出了那句“我不给你露一手,你就不知道我失败得有多快”,从而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长还不如展出时长的传奇皇帝。

上一篇:政治家的公众形象 下一篇:唐后期的升迁高速路
猜你喜欢
御龙锁
御龙锁的词语属性 拼音y lng su拼音字母yu long suo拼音首字母yls 御龙锁的百科含义 《御龙锁》是峢痕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咏叹调乐队
咏叹调乐队的词语属性 拼音yng tn dio yu du拼音字母yong tan diao yue dui拼音首字母ytdyd 咏叹调乐队的百科含义 咏叹调乐队是前苏联和俄罗斯一支重金属音乐乐队。
大虾饺子馅
大虾饺子馅的词语属性 拼音d xi jio zi xin拼音字母da xia jiao zi xian拼音首字母dxjzx 大虾饺子馅的百科含义 大虾饺子馅是包饺子的一种馅料,主要原料有:大虾、鸡蛋清、淀粉、香油等。
乳姬
乳姬的词语属性 拼音r j拼音字母ru ji拼音首字母rj 乳姬的百科含义 乳贴姬的上传者ID为あゆむ(罗马音a yu mu音译 阿由美)。发现有两个舞蹈视频,分别是《GO MY WAY》和《晴天好心情》。这两个视频的源头,也就是日本niconico网站已在2009年3月6日和7日将两个视频删除。
蔡大庄
蔡大庄的词语属性 拼音ci d zhung拼音字母cai da zhuang拼音首字母cdz 蔡大庄的百科含义 简介六安市蔡大庄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昭庆村中,交通便利。附近有著名寺庙昭庆寺,民风淳朴,景色怡人,依山傍水,周围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气候宜人,景色壮美。地理地图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精神病学的词语属性 拼音s f jng shn bng xu拼音字母si fa jing shen bing xue拼音首字母sfjsbx 司法精神病学的百科含义 司法精神病学是研究和解决有各种精神障碍的人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法律责任的学科。 是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精神病学与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赵少的囚宠
赵少的囚宠的词语属性 拼音zho sho de qi chng拼音字母zhao shao de qiu chong拼音首字母zsdqc 赵少的囚宠的百科含义 赵少的囚宠,酒酒的其他精彩作品啊——《独宠小受君》请多多支持啊~~ 只因为一只表,只因为‘撞’上那一堵会动的‘墙’,我的命运完全
放生
朱关良大志还没娶媳妇,和老娘俩人相依为命。他在煤矿掘进队当班长,工作不但辛苦还挺危险。大志每次出门娘都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干活时多加小心。大志娘甚至开始戒食荤腥,说是为儿子积德。 这天大志下夜班,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人用柳条穿着一条鲢鱼正在路边叫卖,说是刚钓
防腐塑钢漆
防腐塑钢漆的词语属性 拼音fng f s gng q拼音字母fang fu su gang qi拼音首字母ffsgq 防腐塑钢漆的百科含义 防腐塑钢漆主要由氟碳树脂、助剂、颜料、固化剂、稀释剂组成的A、B、C三组份包装的产品,能有效防止多种化学腐蚀介质基面的破坏,使用周期长组成。
真空衰变
真空衰变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 kng shui bin拼音字母zhen kong shuai bian拼音首字母zksb 真空衰变的百科含义 真空衰变,是指量子跃迁即处于高能级上的量子向低能级的跃迁过程,例如一个光子或一个电子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动量。
《薏苡谗》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薏苡明珠”。谓借故进谗言。唐 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因成四章》诗之三:“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清 李渔《玉搔头.拾愁》:“忠能格主,不蒙薏苡之谗;功每先人,曾最麒麟之强。”
失出
失出的词语属性 拼音sh ch拼音字母shi chu拼音首字母sc 失出的词语解释失出[ sh ch ] 谓重罪轻判或应判刑而未判刑。《旧唐书徐有功传》:“则天 览奏,召 有功 詰之曰:‘卿比断狱,失出何多?’对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