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人参孩儿的传说


石家庄矿区有座三官山,山上有个三官庙。相传古时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他们喂着一头小黑毛驴儿。庙里有盘石磨,平时,三个和尚吃的粮食,都是小黑毛驴儿拉磨磨的。

一天,老和尚派一名小和尚去给驴割草。小和尚在三官洼里找到一片草,又嫩又绿,长得也高。小和尚就在这儿割起草来。忽然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小孩儿,问小和尚割草干什么?小和尚回答说:“喂驴。” 接着两个人就聊起天来,越说越投机。小孩儿挺可爱,一边说话一边帮助小和尚把草捆起来。天黑之前,小和尚看看草割得差不多了,就准备回去。小孩儿也说:“我也要回去了,你明天还到这儿来割草吧。” 说完,小孩儿就立刻不见了。小和尚感到很奇怪,回庙后睡不着,晚上总想着那个小孩儿。

第二天,小和尚又去那儿割草,谁想昨天刚刚割过草的那些地方又都长满了草,仍然那么高,那么新鲜,就象根本没有割过似的。他高兴极了,赶紧割起草来。忽然,小孩儿又出现了,仍和他又说又笑,很象老朋友见面一样。临分手时,又听小孩儿说:“我该回去了。” 一转眼小孩儿就又不见了。后来小和尚天天到这里割草,小孩儿天天来和他玩,奇怪的是这里的草总也割不完,今天割了,明天就又长高了,而那小孩儿也不知是人还是神仙一直让小和尚琢磨不透。

日久天长,老和尚觉得小和尚每天割得草又新鲜又高,于是就问小和尚:“你每天在哪儿割草?” 小和尚就把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老和尚。

老和尚听得呆了,越听越觉得奇怪,忙问:“小孩儿现在在哪儿?”

小和尚说:“他每天来,也不知从哪儿来,每天走,走时说声走就立刻不见了。”

到底是老和尚见多识广,有办法,他想了一个主意,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和一缕缠成球形的红线,递给小和尚,并如此这般交待一番。

第二天,小和尚和往常一样,仍去割草,小孩儿就仍同他玩。临分手时,小和尚乘小孩儿不注意时,将老和尚交与他的连着红线的针插在小孩儿的衣服上。一会儿,小孩儿又不见了,只见连着针的那条红线一头扎进地里。这时天黑下来老和尚和另一个小和尚拿着铁锹赶到了。原来,这是老和尚的主意,他们早就埋伏在旁边草丛中。

老和尚指挥小和尚点着火把,用铁锹挖土,按照红线扎进地下的方向,挖地三尺。终于把小孩儿挖了出来,他身上穿得衣服上还有那根针。奇怪的是小孩儿变得更小,而且成了一个死人,就象一个红萝卜一样。老和尚说:“这就是人参,那小孩儿就是人参变的。据说,人吃了人参可以长生不老。我们把它拿回去煮煮吃吧!”两个小和尚自然高兴。

话说老和尚刚刚把人参洗净煮在锅里,正命小和尚往火里添柴。忽然从门外闯进一个人,说他家里老人得了急病,眼看很危险,求老和尚务必去给看看。这个老和尚平时懂得一些医术,曾经给当地百姓治过病。尤其在三官山下的百姓一是离县城远,二是无钱求医。所以,一般人得了病,大多数来找老和尚看病。老和尚心肠好,有求必应。可是这一回他却不愿去,生怕自己一走,小和尚把人参独吞了。无奈来人苦苦哀求,老和尚心肠软了,决定前去给人家治病。出门前千叮万嘱小和尚:“注意看好火,不要掀锅盖,等我回来再说。” 小和尚点头称是。

老和尚走后,小和尚把火烧得很旺,不大功夫,人参煮熟了,香味冒了出来。小和尚闻见香味,顿时馋得流下口水。哪个人不想长生不老?谁见了人参不想吃?小和尚终于说出了口,一个说:“等老和尚回来,就没有我们的份了。我看不如先下手为强。” 另一个说:“对!我们先尝尝再说。” 俩和尚把锅盖打开,把人参捞出来,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吃光了。正在这时,忽听老和尚敲门,小和尚慌了,一个忙着去开门,一个忙着把锅从火上端下来,盖好锅盖。老和尚一进门,见小和尚神色不对,嘴上还有吃过东西的痕迹。心想大事不好,一定是他们把人参偷吃了。

老和尚怒气冲冲地吼道:“你们好大胆!竟敢偷吃人参。看我不砸碎你们的头。”说着拿起一根棍子去打小和尚,小和尚吓得赶紧在庙里逃跑躲避,不想越慌越出事,竟把地上的锅给踢倒了。

老和尚忙喊:“把锅扶起来,别让汤流了,别让汤流了。”

小和尚听出老和尚的话外之音,心想老和尚吃不上人参,想喝人参汤。你不打我们便罢,既然你要打我们,我们就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干脆把汤全倒了,让你一点儿汤也喝不上。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小和尚把锅一下子端起来,使劲把汤泼在地上。

这一泼可不得了,地上忽然升起一股白气,白气直冲天空。那两个吃了人参的小和尚也觉得身体轻飘飘地飞起来,越飞越高,飞到天上成仙了。

可怜老和尚连一点人参汤也没喝上,眼巴巴瞅着俩小和尚升天,心里又气又后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望天长叹。

上一篇:蚂蚁济世 下一篇:水底弦歌
猜你喜欢
《聚米为谷》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伏波聚米”。比喻指画形势,运筹决策。唐 刘知幾《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见“聚米为山”。唐刘知几《史通点烦》:“是以~,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左车略》来历意思解释
参见:左车良谋
吉米沙星
吉米沙星的词语属性 拼音j m sh xng拼音字母ji mi sha xing拼音首字母jmsx 吉米沙星的百科含义 吉米沙星是一种强效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与其他同类药相比,该药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葡萄球菌和关键呼吸系统病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黏膜炎莫拉菌和肺炎球菌)有很好的疗效。有关体
上元舞
上元舞的词语属性 拼音shng yun w拼音字母shang yuan wu拼音首字母syw 上元舞的百科含义 上元舞:传为高宗所创,唐代最著名的雅乐。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敕新造上元之舞。供祠祭《上元舞》,先令大祀享皆将陈设。自今已后,圆丘方泽太庙祠享,然后用此舞,馀祭并停。又名《上
咏蛱蝶
咏蛱蝶的词语属性 拼音yng ji di拼音字母yong jia die拼音首字母yjd 咏蛱蝶的百科含义 《咏蛱蝶》是北宋谢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搭桌戏
搭桌戏的词语属性 拼音d zhu x拼音字母da zhuo xi拼音首字母dzx 搭桌戏的百科含义 【戏曲行话】 搭桌戏--指若干演员为救助某一同业而举行的演出。 收入全部赠与该人。
美丽河镇
美丽河镇的词语属性 拼音mi l h zhn拼音字母mei li he zhen拼音首字母mlhz 美丽河镇的百科含义 美丽河镇位于元宝山区中部,东隔老哈河与辽宁省建平县相邻,南接古山镇、山前镇,西、北与小五家回族乡、马林镇、元宝山镇相连。赤朝公路、锦赤铁路横跨全镇,是连接赤峰市和辽宁
《积薪之叹》来历意思解释
积薪:积聚柴草。比喻喟叹选用人才时先有功业者未被征用,而后来者却居上。语本《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通子守梨》来历意思解释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三《责子》诗:“唯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晋诗人陶潜曾在《责子》诗中指出幼子通不爱读书,只喜欢吃梨与栗。后遂用为咏幼子之典。唐.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诗:“梨教童子守,酒是远师供。”
《望铜台》来历意思解释
《文选》卷六十晋.陆士衡(机)《吊魏武帝文序》:“见魏武帝《遗令》……又曰:‘吾婕妤妓人,皆铸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三国魏.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命令子孙常登铜爵台,眺
张忱
张忱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g chn拼音字母zhang chen拼音首字母zc 张忱的百科含义 张忱(1919~2011.04),女,河南新安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核工业的优秀领导干部。原核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离休干部。在河南开封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曾参加中华
锄不厌数
北方旱地农业对中耕所提出的要求。《氾胜之书》:“有草锄之,不厌数多。”多锄是为除草,至《齐民要术》则提出:“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锄者,非止除草,乃地熟而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多锄既可除草又可保墒。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