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朱元璋后人的悲剧命运


还是朱家自己人可靠

公元 1367 年,朱元璋自封为吴王。这年年底,他开始筹备建国大典,十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他给渡江以来所生七子正式定名,分别取名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朱榑。

“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朱元璋在封王诏中说。他在设计“封建制度”时,显然更欣赏周代的模式。朱元璋从既要“封”又要长久的目的出发,自然认为享祚八百年的周模式是最佳的。

实际上,朱元璋的认识非常狭隘,他没有看到,秦废分封,代表的是中央集权和君主独裁的大趋势,他本人既要不遗余力地收揽天下大权,同时又众建亲藩,授予王子们巨大的方镇之权,此举不啻南辕北辙,必然在朝廷与藩封间产生不可化解的矛盾。

亲王的封国,腹里要地(如开封、成都、兖州等)有一些,但主要集中在南北边疆,尤其是面临漠北军事威胁的万里北边。这些守边之王,统称为“塞王”。塞王们在各自的封国里,统领兵马,节制大将与文武守臣。朱元璋通过在沿边设立塞王,完成了边地统治体制的转型,将过去的“总兵守边”转变为“塞王守边”;在内地则择要地建藩,以为镇戍——与外姓臣子比起来,还是朱家自己人可靠哩!

然而,亲藩手握方镇大权,却必然削弱天子权威,形成尾大不掉之弊;朱元璋大封亲藩,将天下大权尽可能集中在朱氏一族之手,却也严重损害了大宗(嫡嗣)的权利,这与其强化皇权的努力简直背道而驰——他死了才一年,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了大宗的继承权。

“铁帽子”的困境

明代的分封是这样的:皇子除一人为储嗣外,余封亲王(女为公主)。亲王之子,除一人为世子外,余封郡王。郡王之子,除一人袭王爵外,余皆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除了岁禄,宗人还享有冠带、养赡、婚丧、赐田、宅第工价等各种福利。朱家“之谊”,还滥及王亲,如王妃父与世子妃父都应授官,王妃与将军夫人的娘家,还可以得到差役的优免。不仅姓朱的不分男女白吃,就连朱家女婿,也吃一份禄米。

朱元璋让所有子孙都戴上“铁帽子”,白吃白占,世世无替,这真是一种极其自私的制度!朱家子孙岂不欢喜?

建文帝登基后,对宗藩多有限制,下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王府官也不准兼任地方职务,从而斩断了亲藩干政的渠道;篡逆者朱棣登基后继续对之进行矫正。永乐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宗室失去了“事权”,但相应的经济待遇不变。从此大明的天潢贵胄们,“食禄而不治事”。

此外对宗藩还有其他禁令。如来朝有禁,出城有禁,入仕有禁,越关有禁,王亲有禁,以及宗室不得从事四民之业,婚丧名封必请于朝而后行,王府官不得外转等等,“法网之繁”,无以复加,都是在“优礼”宗室的同时,强加给他们的制度化约束。这些苛刻禁令,无论对广大宗室还是明代社会,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首先激化了朝廷与各地亲藩的矛盾,燕王一系本就是篡逆起家,他在掌握政权后,却一步步加紧对其他亲藩的迫害,这在道义上很难站住脚。嘉靖以前,多次发生亲王、郡王级别的宗室叛乱,特别是到了王朝中期的正德年间,宁夏、南昌两地相继发生大规模的亲藩叛乱,其中宁王宸濠之变尤为典型。

宸濠的多位祖先是皇权迫害的受害者。燕王朱棣起兵之初,设计挟持了十七弟宁王朱权,为笼络他,许诺事成后中分天下。可朱棣夺位后,朱权却遭到猜忌和监视,还被改封到南昌,被迫韬晦以避祸。朱权之孙朱奠培在位时,与朝廷及地方守臣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从几代宁王与朝廷的恶劣关系来看,第四代宁王朱宸濠的反叛,倒不是太突然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宸濠之变何尝不是宗室对无情皇室的反抗呢!

虽然嘉靖以后,再没发生宗室反叛事件,然而庞大的宗室群体给国家带来的困惑与危机,却越来越严重。

由于朱家人生来就享有优厚的宗禄,各府大小宗人为了多求禄米,莫不广纳妾媵,广生子嗣,造成“天潢支派繁衍”,宗室人口剧烈增长,相较于国初,已“数百倍”。宗室众多,不敷供应。

明代中后期,财政危机严重,朝廷既无力保证宗人粮禄的供应,又绝其仕进之路,不准其自谋生路,导致大量“无名粮庶宗”衣食无着,落入饥寒交迫的地步。明代晚期,宗室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宗室的覆灭

明代人对本朝宗室人数的估计,最大的数字是接近百万。根据隆庆、万历时期的奏议,约在三四万人,但这只包括男性“有名封”(有赐名与赐爵)宗室,数量相当的女性成员以及众多无名无封的底层宗人不含在内。以顾诚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学者认为,明末宗室人口应有二十多万。

在数量上空前绝后的朱元璋后裔,构成了明代的宗室阶层,可宗室没有成为明王朝统治的基石和骨干,二百多年里,他们被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被当作政权稳固的潜在威胁,处处加以限制,同时他们又成为巨大的包袱,对明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拖累作用。待到亡国时,覆巢之下无完卵,大明宗室们不得不与王朝一起承受覆亡的悲惨命运。

明末的反抗斗争,直接目标是皇权,可是“天高皇帝远”,而皇亲却近在身边。自然,“反皇帝”最直接地体现在诛杀宗室上。李自成攻下洛阳后,杀死崇祯帝的叔父福王朱常洵(最贵最近的亲藩),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凡农民军所过之处,宗室往往成为泄愤的对象,大量宗人遇害。

但如果说明朝宗室由此“屠戮几尽”,则言过其实。在动乱中遭到残害的,多是中上层宗室(王、将军等),这些人名头大,祖遗家产丰厚,目标又显眼,当乱民起、乱兵来时,自然最容易受到攻击。可是明末宗室的主体成员,是广大下层宗人。他们生活条件很差,空守着天潢的名号,却与常人无异,他们不会成为“流贼”的杀戮目标。

清兵入关后,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号,对其宗室的政策由杀戮改为“收养”,以收买人心。可随着清军向南用兵,在顺治三年到七年间,对前明宗室展开了残酷的屠杀。在严酷的环境下,许多朱姓人家被迫改姓逃亡。

明清易代之际,几十万朱氏子孙死亡流移,苦不堪言。

过去三百年,明朝宗室享有极高福利,却处处受监视,许多人甚至衣食不继,最后一哄而散。朱家子孙的命运,实为一曲备受压抑、不得伸张的悲歌。

上一篇:世俗且温柔 轻嘲而有力 下一篇:到时贫与去时贫
猜你喜欢
打猎者传说之五---黄村宝藏
一 离宣城南门大约有十几里路,也就是向泾县方向,有个古村落,叫作黄村。这个村落之所以取名黄村,那是因为在明朝末期有个姓黄的人,后了突然在一夜之间发了一笔大财,就在当地置田制产,家业渐渐大了起来,在当地地位自然就显著出来,由于黄姓财大势大,这个村落就改为黄村
军邮封
军邮封的词语属性 拼音jn yu fng拼音字母jun you feng拼音首字母jyf 军邮封的百科含义 盖有军邮日戳、军邮免费戳的各种实寄信封,统称“军邮封”。
郑隆亶
【生卒】:915—928【介绍】: 五代时大长和国国王。大理人。郑仁旻子。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父卒,继立为大长和国王,改元天应,时年方十二岁。三年,为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所杀,大长和国亡。
闻坦然
闻坦然的词语属性 拼音wn tn rn拼音字母wen tan ran拼音首字母wtr 闻坦然的百科含义 闻坦然 笔名文渠,1932年生,河南省扶沟县人。
玄黄逆天
玄黄逆天的词语属性 拼音xun hung n tin拼音字母xuan huang ni tian拼音首字母xhnt 玄黄逆天的百科含义 玄黄逆天是枫林忆旧年创作的,连载于安之原创基地的奇幻/架空历史/言情小说。
《枯骨生肉》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起死回生。《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主谓 极瘦的人又长出了肉。形容起死回生。《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幸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褒义。常用于
内心状态告别
内心状态告别的词语属性 拼音ni xn zhung ti go bi拼音字母nei xin zhuang tai gao bie拼音首字母nxztgb 内心状态告别的百科含义 画面上,线条和色彩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重叠连续的形的组合。形成分散与聚合、断续与重复的节奏,整体上带给人们紧张不安的压抑感。
人像比对
人像比对的词语属性 拼音rn xing b du拼音字母ren xiang bi dui拼音首字母rxbd 人像比对的百科含义 大规模数据人像搜索比对系统是指使用全球领先的人像搜索比对技术,在大量(几千到几千万)的人像数据库(如逃犯照片库、失踪人口照片库、常住人口照片库等)中查找检索特定人
秋千政策
秋千政策的词语属性 拼音qi qin zhng c拼音字母qiu qian zheng ce拼音首字母qqzc 秋千政策的百科含义 “秋千政策”是人们对法国大革命后督政府(1795—1799年)统治政策的生动比喻和尖锐嘲讽,是优柔寡断,看风使舵,左右摇摆,缺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反映了督政府统治的不稳
黄鹤鸣
【生卒】:?—1911【介绍】: 名一作觚。清广东南海人。初为机器工人,积资在新加坡开一小机器厂。后弃业从事革命。光绪三十四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初回国,参与广州起义。奋力攻入督署,中弹牺牲。葬于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罗道生
罗道生的词语属性 拼音lu do shng拼音字母luo dao sheng拼音首字母lds 罗道生的百科含义 罗道生,上海仁爱医院副主任医师,196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医学院)
公孙龙
【生卒】:前498—?【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一说卫国人,字子石。孔子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