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黄马褂的兴衰


满族特色  帝王衣裳

清朝君臣的冠服,依穿戴场合可分为朝服、常服、行服、雨服等多种,其中的行服包括行褂、行袍和行裳,主要穿用于巡行、狩猎等外出骑行的场合。行褂穿在全套行服的最外层,为便于骑马射箭而设计,故而又称马褂,其衣长只及腰股,袖长至于肘端。

马褂本是八旗勇士骑射所需的必备衣着,雍正以后,因其活动便利、穿脱简捷,被百姓广泛接受,由行服演变为便服,成了国民服装。此后直到民国时期,谈到国人的传统衣着,往往都以“长袍马褂”来概括。

马褂虽如此普及,但若在前面加一“黄”字,便立刻显得身世不凡。自隋唐起,朝野服饰的颜色就有了明确区分,黄色作为皇家专属色,一般只有皇帝、皇后、太子等皇族“头部”人员才可以使用。那么黄马褂是否为皇帝所穿呢?结合清宫旧藏文物并考察史料信息可知,不止一位皇帝穿过黄马褂,每位皇帝也不只穿过一件黄马褂,黄马褂本就是皇帝的御用服饰。

职业着装  功勋嘉奖

黄马褂是如何从皇帝的御用衣着变为对官员的恩赏之物呢,这要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说起。当年六月,闻名于世的木兰围场经两年建设刚刚启用,康熙帝首次率领王公大臣和八旗兵勇来到围场打猎,也借此时机确立了行围时的服饰规范,并为《清会典》所记录。

有资格穿黄马褂的共三类人员:一是贴身护卫皇帝的“领侍卫内大臣、前引大臣、前锋、护军统领”,获准全程穿着;二是其他侍从护卫官员如 “近御大臣、侍卫”,需经皇帝领旨特批后才能穿着;三是从随行上三旗官兵中“选善骑射者各十有五人,亦给以黄色马褂”,他们负责追赶、捡拾皇帝射中的猎物。领侍卫内大臣出自上三旗,共六名;前引大臣十名;前锋、护军营各分左右两翼,统领共四名;上三旗善骑射者共四十五名。可见定额穿着黄马褂的官兵总计六十五名,加之颁旨特准的人员,总数应不过百人,这在康熙时期三五千人的行围队伍中尤为突出,可谓尽显殊荣。这些身穿黄马褂的官兵,都是近侍之臣,直接听命于皇帝,黄马褂虽穿在臣僚身上,却体现着皇权的延伸。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皇帝的御用衣着会逐渐让渡为对官员的恩赏之物了。

总的来说,获准穿着黄马褂的情况可概括为两类,依《清仁宗实录》所言,一为“任职应穿黄马褂”,一为“赏穿黄马褂”。任职应穿黄马褂为皇帝身边侍卫近臣于出巡、狩猎等活动扈从皇帝时所穿着;赏穿黄马褂则为行围射猎奋勉、礼遇外藩王公、立有重大军功时由皇帝钦赐穿着。

横恩滥赏  晚清异象

经过康雍乾百余年建立并完善的黄马褂制度,自嘉庆时开始松弛,晚清时产生了更多变异,原有的任职、功赏体系被打破,也由此带来更为丰富的变化。

嘉庆帝将祖辈定下的木兰秋狝制度较好延续,在位二十五年间行围十余次。除行围时仍会嘉奖蒙古王公及善射勇士外,在其他巡幸场合也开始赏赐黄马褂。嘉庆十年,皇帝赴奉天谒祖陵,途经卢龙夷齐庙,直隶总督吴熊光在庙前迎驾,嘉庆帝兴起,随即赏赐黄马褂。吴熊光非近侍亲贵,不善射猎亦无军功,只因履行正常职务便被赏赐黄马褂,可以说开启了无功而赏的先河。

嘉庆帝的宽松引来了更多人冒功邀赏。皇帝巡幸山海关时,身边侍卫串通一气,谎报路拦惊马之功,为尚无黄马褂的同僚邀赏。木兰行围时,更有蒙古王公令奴仆套获野兽,说称自己射杀,请赏黄马褂。用嘉庆帝自己的话来说:“此等恶习,朕已深知。”可见当时形势之败坏。

后继的道光帝,虽自幼孔武善射,但即位后却以休养生息为由,将延续一百四十年之久的木兰秋狝彻底废止。不过他仍赴南苑射猎,这种射猎规模既小,又无外藩王公参与,更像自娱自乐的休闲活动。期间偶有侍卫射杀一狐一羊,都会被赏赐黄马褂,这与康熙帝“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的“战绩”相比,就能看出是何等儿戏了。之后几年间,步兵演练未见失误,赏;侍卫递来的弓箭趁手好用,赏;副都统为太后备车妥帖,赏……自道光帝起,滥赏失度,一批无武功又无军功的官兵身穿黄马褂招摇于宫廷内外。

自咸丰以后,全国起义蜂起、战事频仍,北有捻军、南有太平天国,在平定内乱中成长起来的汉族能臣们是朝廷依仗的力量,也是皇权拉拢的对象,向他们赏赐黄马褂成了日常操作,频度是以往的数倍。但这些黄马褂在汉臣身上却穿得并不踏实,常出现一胜即赏、一败即革的现象,李鸿章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克复太平天国占据的苏州城,慈禧太后赐其太子少保衔,赏穿黄马褂。同治七年正月,捻军挺进直隶,威胁北京,朝廷震动,慈禧太后以剿匪不力之由收回了李鸿章的黄马褂。当年七月,李鸿章在鲁西歼灭捻军一部,又重新获赐黄马褂。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海战大败,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负领导责任,又被收回黄马褂,但朝廷还算客气,称此举仅是“以示薄惩”。转过年来,朝廷指望李鸿章去日本进行合约谈判,黄马褂便又被赏了回来。三十年来三赏两夺,有的操作是在几个月内完成的,这种过山车的滋味,令李鸿章苦不堪言,无外乎有“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的哀叹。

但最后这次赏赐黄马褂,也着实让李鸿章风光一回。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穿着这件黄马褂,踏上了历时一百九十天、行程九万里的欧美之行,先后访问俄、德、荷、比、法、英、美、加各国。在西方的科技文化令李鸿章深感震撼的同时,这位七十三岁高大矍铄的老人也给西方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记。

一度专属于满蒙亲贵的黄马褂,在清末不但成为汉臣的“流行”服饰,甚至还被穿在了女性身上。不啻女性,就连洋人也有机会体验一把中国传统的皇家服饰。洋人中第一位穿上黄马褂的是英国人戈登,他是雇佣军“常胜军”的首领,这支部队均由外国人组成,装备西洋枪炮,战力强劲,受清政府雇佣对抗太平天国。

同光时期短暂的鲜花着锦之后,清王朝还是无可挽回地走向了终结。就在清朝灭亡前不久,黄马褂还被频频赏给北洋官军,朝廷借此做些无望的挣扎。1912年1月2日,一件黄马褂赏给了北洋新军第三镇统制曹锟。这时北京尚用清代皇帝纪年宣统三年,而南方已经进入了民国新纪元,此时距清帝退位只有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这位穿着黄马褂的曹锟,也会在几年后换上一身西式礼服,就任民国第五任大总统——这是末代皇太后和小皇帝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上一篇:宁做真吃货不做伪君子 下一篇:唐人笔下的晋史
猜你喜欢
柳生九兵卫
柳生九兵卫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shng ji bng wi拼音字母liu sheng jiu bing wei拼音首字母lsjbw 柳生九兵卫的百科含义 柳生九兵卫,日本漫画《银魂》及其衍生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名门剑豪柳生家的千金。从小以男性自居,想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可是一直没能习惯。柳生家的下任当家
明宫夕照
明宫夕照的词语属性 拼音mng gng x zho拼音字母ming gong xi zhao拼音首字母mgxz 明宫夕照的百科含义 《明宫谜案》是孔笙执导的古装悬疑剧,由张晨光、萧蔷、马恩然、高鑫等主演。该剧以万历年间明神宗一朝为背景,讲述了明神宗朱翊钧宠妃—郑贵妃在大明王朝掀起的种种风波。
请辞
请辞的词语属性 拼音qng c拼音字母qing ci拼音首字母qc 请辞的词语解释请辞[ qng c ] 是请求辞职的简称,可以独用,也可接相应职务。
洛阳才子
洛阳才子的词语属性 拼音lu yng ci z拼音字母luo yang cai zi拼音首字母lycz 洛阳才子的词语解释洛阳才子[ lu yng ci z ]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洛阳才子的百科含义 词目:洛阳才子拼音:luò yán cái z解释:原指汉贾谊,因其是洛阳人,少
汇融广场
汇融广场的词语属性 拼音hu rng gung chng拼音字母hui rong guang chang拼音首字母hrgc 汇融广场的百科含义 汇融广场位于青岛市市南湛山,由无开发商建成,共计房屋245户,小区物业公司为青岛信浩宇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邵琇
邵琇的词语属性 拼音sho xi拼音字母shao xiu拼音首字母sx 邵琇的百科含义 邵琇,字佩之,〔明朝人〕。博综载籍,尝与钱塘田汝成辈为文社,有声,入南监,师事湛甘泉。嘉靖辛丑授四川崇庆州判官,谪归。
珍珠八宝眼药
珍珠八宝眼药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 zh b bo yn yo拼音字母zhen zhu ba bao yan yao拼音首字母zzbbyy 珍珠八宝眼药的百科含义 珍珠八宝眼药,消障明目,止痛退肿。用于红筋,白障,赤肿烂眼,畏日羞明,迎风流泪。
狼牙江湖
狼牙江湖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y jing h拼音字母lang ya jiang hu拼音首字母lyjh 狼牙江湖的百科含义 《狼牙江湖》是起点中文网连载的武侠小说,作者是陆执。
山之物语
山之物语的词语属性 拼音shn zh w y拼音字母shan zhi wu yu拼音首字母szwy 山之物语的百科含义 名称:山之物语作者:金兆韬
沿肛痔
沿肛痔的词语属性 拼音yn gng zh拼音字母yan gang zhi拼音首字母ygz 沿肛痔的百科含义 沿肛痔,一种疾病,是沿肛门外皮肤上突出小肉,由梅毒传染兼因湿热下注而成。
顶层楼房
顶层楼房的词语属性 拼音dng cng lu fng拼音字母ding ceng lou fang拼音首字母dclf 顶层楼房的百科含义 《顶层楼房》是由约瑟夫鲁本执导,米歇尔莫娜汉、迈克尔基顿等主演的惊悚剧情片。该片主要讲述了摄影记者萨拉住在纽约高档公寓的最顶层,与变态罪犯生死搏斗的故事。
浇汁蛋菇
浇汁蛋菇的词语属性 拼音jio zh dn g拼音字母jiao zhi dan gu拼音首字母jzdg 浇汁蛋菇的百科含义 浇汁蛋菇是一道家常菜品,主要材料有鸭蛋,配料是猪小肠、香菇等,调料是盐、料酒、味精等,通过旺火烧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