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五月披裘》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披裘负薪”。表示清廉孤高,轶群超俗。唐 李白《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诗:“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典源】 汉·王充《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嗔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名!’遂去不顾。”晋·皇甫谥《高士传》亦载。【今译】 春秋吴国延陵季子在齐国游览,见路上有丢落的金子。此时正当五月盛夏,见有位披着皮袄砍柴的人,季子叫住砍柴人说:“把地上金子拿来!”砍柴人将柴镰扔在地上,瞪着眼一甩手说:“您这人怎么地位高贵,眼光却那么短浅,仪表堂堂,语言却那么无礼呢?我盛夏五月披皮袄砍柴,难道是拾金子的人吗?”延陵季子连忙赔礼,请问他姓名。砍柴者说:“您是位以貌取人的人,不值得告诉姓名!”于是离去。【释义】 后以此典指山林隐逸之人。【典形】 披裘、披裘当夏、五月披裘、五月裘、披裘客、五月供垂钓。【示例】〔披裘〕 明·陈子龙《石斋先生筑讲坛于大涤山》之二:“此中堪大隐,何计访披裘。”〔披裘当夏〕 北周·庾信《五月披裘负薪赞》:“披裘当夏,欲外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五月披裘〕 北周·庾信《小园赋》:“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五月裘〕 清·黄鷟来《挽赵来夫》之七:“一杯待设浇君酒,归去还披五月裘。”

上一篇:《燕昭市骏》来历意思解释 下一篇:《燕昭好马》来历意思解释
猜你喜欢
陶斌
陶侃子。历尚书郎。咸和末,陶侃死,与兄陶夏争夺封国的财物,被陶夏杀死。【生卒】:?—约334【介绍】: 东晋庐江浔阳人。陶侃子。成帝咸和七年,以平西参军从侃与石勒战,攻樊城,逐走勒将郭敬。累官尚书郎。侃卒,送侃丧还长沙,与兄陶夏、弟陶称各拥兵数千相图。既而解散
现代报刊
现代报刊的词语属性 拼音xin di bo kn拼音字母xian dai bao kan拼音首字母xdbk 现代报刊的百科含义 现代报刊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在欧洲,然后慢慢地推向全世界。
交浅言深
交浅言深的词语属性 拼音jio qin yn shn拼音字母jiao qian yan shen拼音首字母jqys 交浅言深的词语解释交浅言深[ jio qin yn shn ] 对交情浅的人说利害攸关的恳切的话。《战国策赵策四》:“客有见人于服子者。服子罪之曰:‘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客曰:‘不然
和血息火汤
和血息火汤的词语属性 拼音h xu x hu tng拼音字母he xue xi huo tang拼音首字母hxxht 和血息火汤的百科含义 和血息火汤是一种汤药,主治中风。
睡乡
睡乡的词语属性 拼音shu xing拼音字母shui xiang拼音首字母sx 睡乡的词语解释睡乡[ shu xing ] 指睡眠状态:进入~。 睡乡的详细含义 睡眠状态;睡梦中的境界。宋陈与义《对酒后三日再赋》诗:“不奈长安小车得,睡乡深处作奔雷。”清黄鷟来《和陶饮酒》之十三:“於世苦纷纠
邪灵森林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附近有一片被称为邪灵森林的地方。据说这个森林里栖息着各种恐怖的鬼怪和邪恶的灵魂。村庄的人们都敬而远之,不愿意接近那里。 有一个叫小明的年轻人,对邪灵森林感兴趣,决定一探究竟。他听说有人进入森林并带回了一块神秘的宝石。他心生好奇,决定冒
闽王列传
书名。一作《闽王审知传》。五代闽陈致雍撰。 一卷。记述王潮、王审知、王延翰、王延钧、王昶、王曦、王延政事,凡六十年。已佚。
花都强少
花都强少的词语属性 拼音hu d qing sho拼音字母hua du qiang shao拼音首字母hdqs 花都强少的百科含义 《花都强少》是百度文学旗下纵横中文网签约作家鹏成万里创作的一部都市异能小说,小说已于2014-08-26正式发布。
改装吉普车
改装吉普车的词语属性 拼音gi zhung j p ch拼音字母gai zhuang ji pu che拼音首字母gzjpc 改装吉普车的百科含义 《改装吉普车》是一款休闲类网页游戏。
刘丽菊
刘丽菊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l j拼音字母liu li ju拼音首字母llj 刘丽菊的百科含义 刘丽菊,女,1974年8月出生,壮族,籍贯广西凭祥市,1992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
王僖
【介绍】: 宋苏州昆山人,字康国。王葆从父。居太学有声,乡人谓之王学正,识与不识皆尊敬之。累试不利,退而读书自娱。持身治家甚严,乡中皆以为法。葆自幼知读书,即僖所训。
《管窥筐举》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孤陋寡闻,见识狭窄。《三国志.蜀书.郤正传》:“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纮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并列 管窥,从竹筒子里看天。比喻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三国志蜀书郤正传》:“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