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亡戟得矛》来历意思解释


《吕氏春秋.离俗》:“齐晋相与战,平阿(战国齐邑)之余子(周代兵役制度规定每户以一人为正卒,余者为羡卒,即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之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兵器)也,矛亦兵也,亡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高诱注:“亢,当也”)也哉!’”春秋时齐晋交战,齐国的一个士兵丢失了自己的戟却拾得了一只矛。丢了自己的武器,他心中总感到不愉快,便以此向别人去问得失,寻看法。路人认为,亡戟得矛,得失相当;叔无孙则认为,亡戟得矛,得失不相当。说得失相当,是因为戟和矛都是兵器,着眼于大同;说得失不相当,是因为戟和矛毕竟有区别,着眼于小异;所以即使对于同一件事,观点不同,结论也必然会不同。后因以“亡戟得矛”比喻有失有得,得失相当。并列 丢失了戟而得到了矛。比喻有失有得,或得失相当。语出《吕氏春秋·离俗》:“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之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亡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多用于描写有失有得,或得失相当。

上一篇:《亚夫得剧孟》来历意思解释 下一篇:《矫情镇物》来历意思解释
猜你喜欢
《天南海北》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万里遥隔,相距极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冯德英《迎春花》三章:“这些同志从四面八方、天南海北来到咱这里,为咱们,死在离他们家不知有多远的地方,他们为着什么啊!”亦作“海北天南”。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
控震构造体系
控震构造体系的词语属性 拼音kng zhn gu zo t x拼音字母kong zhen gou zao ti xi拼音首字母kzgztx 控震构造体系的百科含义 控震构造体系(tectonic systems controlling earthquakes)是指控制地震发生或决定地震分区和影响地震展布的构造体系。
正语句
正语句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g y j拼音字母zheng yu ju拼音首字母zyj 正语句的百科含义 正语句(positive sentence)一阶逻辑的一种语句.指由原子公式及联结语八,V }d,日构成的语句.
龙在中国
龙在中国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zi zhng gu拼音字母long zai zhong guo拼音首字母lzzg 龙在中国的百科含义 《龙在中国》是由柳町光男执导,尊龙、佐藤浩市、赛米戴维斯主演的电影。
蔡玉珂
蔡玉珂的词语属性 拼音ci y k拼音字母cai yu ke拼音首字母cyk 蔡玉珂的百科含义 蔡玉珂(1830~1923年),又名蔡玉恪,字敬林,晚年乡谥“蔡恪老人”,名中医,潍县(今坊子区)车留庄乡于家庄人。少时勤奋好学,早年任村塾教师,后经自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
蛊世录
蛊世录的词语属性 拼音g sh l拼音字母gu shi lu拼音首字母gsl 蛊世录的百科含义 《蛊世录》是柴特儿发表在网易云阅读的恐怖悬疑小说。
喀土穆歧须鮠
喀土穆歧须鮠的词语属性 拼音k t m q x wi拼音字母ka tu mu qi xu wei拼音首字母ktmqxw 喀土穆歧须鮠的百科含义 喀土穆歧须鮠,为辐鳍鱼纲鲶形目倒立鲶科的其中一种,为热带淡水鱼,分布于非洲尼罗河及艾伯特湖流域,体长可达21厘米,栖息在底中层水域,生活习性不明。 喀土穆
程诗瑶
程诗瑶的词语属性 拼音chng sh yo拼音字母cheng shi yao拼音首字母csy 程诗瑶的百科含义 程诗瑶是《知音漫客》 打工吧天师中的女主角。目前喜欢卢君皓,是章新柔的情敌。
成者无畏
成者无畏的词语属性 拼音chng zh w wi拼音字母cheng zhe wu wei拼音首字母czww 成者无畏的百科含义 《成者无畏》是孤独不独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合署办公
合署办公的词语属性 拼音h sh bn gng拼音字母he shu ban gong拼音首字母hsbg 合署办公的百科含义 合署办公是中国党政机构一种编制组织形式。两个具有不同编制、职责的党政机构由于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相近或其它原因而在同一地点办公,两个机构的人员、资源可在上级统一指挥调
此生为君活
此生为君活的词语属性 拼音c shng wi jn hu拼音字母ci sheng wei jun huo拼音首字母cswjh 此生为君活的百科含义 《此生为君活》是连载于连城读书的小说,作者是清韵幽兰。
高逸图
画名。唐孙位作。卷轴绢本。纵45.2厘米,横168.7厘米。图中绘魏晋时“竹林七贤”,今存部分有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依次自右向左横向并列,以树木相间。人物各具性格,神态逼真。卷首有宋徽宗(赵佶)墨题“孙位高逸图”。此画原由宋驸马李玮庋藏,后入宣和内府。经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