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国士无双》来历意思解释


    指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是国内最有才能之人,没有人可与他相比。后以此典比喻才能出类拔萃的人。韩信不被汉王刘邦重用,便不辞而别,萧何亲自急忙追赶韩信,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刘邦,汉王刘邦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是什么原因?”萧何说:“我不敢逃跑呀,我是去追找逃跑之人。”汉王刘邦说:“你追找的人是谁?”萧何说:“韩信哪。”汉王刘邦又骂道:“将领们逃跑的多得数以十计,你都没有去追赶;你去追赶韩信,这是扯谎。”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一国之杰出人才,普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那自然没有地方用得着韩信;如果决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和你商量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怎样决策罢了。”【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1页:“居(停留)一、二日,何来谒(yè业,拜见)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wàng旺,称王)汉中(陕西秦岭以南一带及湖北西北部),无所事(用)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指“长王汉中”和“争天下”两种计策)耳。”【例句】:    宋·黄庭坚《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东南淮阴惟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4折:“似臣呵,常有人数;论此人,国士无双。” 明·沈采《千金记·救齐》:“他有谋略,号为国士无双,你怎么轻觑他?”主谓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形容才能优异,国中独一无二。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宋·黄庭坚《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东南淮海惟扬州,~秦少游。”△褒义。用于赞赏贤才。→举世无双盖世无双 江东独步 天下无双 世不二出 天下第一 ↔无独有偶 天外有天 山外有山 饭袋酒囊

上一篇:《民穷财尽》来历意思解释 下一篇:《国困民穷》来历意思解释
猜你喜欢
风爷爷的信
风爷爷,踏着轻快的步伐,带着信,来到了人间。小燕子接过信,赶忙从南方飞回来;小蜜蜂接过信,快活地唱起歌谣;小松鼠接过信,跑着跑着去找粮食;小青蛙接过信,原来睡觉的时间到了!我们都爱风爷爷,因为,风爷爷,给我们带来的信就是——四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春、夏、秋、
《清水出芙蓉》来历意思解释
唐李白《经乱离後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氨基漆
氨基漆的词语属性 拼音n j q拼音字母an ji qi拼音首字母ajq 氨基漆的百科含义 氨基漆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氨基树脂组分,主要有丁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甲醚化六羟甲基三聚氰氨甲醛树脂、丁醚化脲醛树脂等树脂。
尚圆
尚圆的词语属性 拼音shng yun拼音字母shang yuan拼音首字母sy 尚圆的百科含义 童名思徳金,神号金丸按司添末续之王仁子,明永乐十三年(1415)乙未降诞。王生得徳威俨然,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并足下有痣,色如黄金。未即位时,有泊村人大安里者,一见曰:“此人可居亿兆之
廖秀华
廖秀华的词语属性 拼音lio xi hu拼音字母liao xiu hua拼音首字母lxh 廖秀华的百科含义 廖秀华,四川省金堂县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嬲噻
嬲噻的词语属性 拼音nio si拼音字母niao sai拼音首字母ns 嬲噻的词语解释嬲噻[ nio si ] 漂亮,不错的意思。
氮肥信息
氮肥信息的词语属性 拼音dn fi xn x拼音字母dan fei xin xi拼音首字母dfxx 氮肥信息的百科含义 《氮肥信息》是由全国中氮情报协作组主办的期刊。
难不难
难不难的词语属性 拼音nn b nn拼音字母nan bu nan拼音首字母nbn 难不难的百科含义 《难不难》是晋江文学城连载的小说,作者是暮乐。
隆福寺社区
隆福寺社区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f s sh q拼音字母long fu si she qu拼音首字母lfssq 隆福寺社区的百科含义 隆福寺社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东南部,东邻东四北大街、西至美术馆东街、南邻东四西大街、北至钱粮胡同。
崔欣纯
崔欣纯的词语属性 拼音cu xn chn拼音字母cui xin chun拼音首字母cxc 崔欣纯的百科含义 崔欣纯,中国香港男子赛艇运动员。
特警训练
特警训练的词语属性 拼音t jng xn lin拼音字母te jing xun lian拼音首字母tjxl 特警训练的百科含义 《特警训练》是一款模拟特警训练的射击游戏,大小为10212KB。游戏中,玩家需要完成所有五个不同等级培训。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特警,那就来试试看吧。
陛见
臣下谒见皇帝称陛见。如《后汉书》载周党曾“陛见帝廷”。清朝指外省大臣到京。各省布政使、按察使、每届三年,应奏请进京陛见。奏请未获准者,次年以后每年复行奏请。若奉旨允准或不令来京,俱自行报部,如逾期不行奏请,吏部察明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