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崇祯的遗恨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是当代互联网对明朝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国运的一个总体评价,相对于清末统治阶层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和集团利益,从而作出的种种“卖国”行径,明朝的这种骨气显然更讨人喜欢。

但是作为一个最容易被涂抹的事物,历史从来只给你看最好的一面。明朝自成祖迁都北京以来,两次遭受灭国之灾,誓死不南迁,第一次扛住了,第二次却落得身死国灭,看似毫不相关,却紧紧联系。那为何从周朝开始,历代王朝为了保存实力都愿意南迁,这招唯独在明朝行不通呢?这正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明朝南迁之谜。

明朝的第一次亡国危机出现在公元1449年,该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率领四路大军南下侵扰,明英宗朱祁镇率领大军亲征,却不想一战即败,不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位大臣战死,甚至连朱祁镇自己也被瓦剌活捉,史称“土木堡之变”。但是事情并没有就这样结束,到了八月,也先裹挟朱祁镇等一干俘虏,率领瓦剌大军再度向北京逼近,明面上说是要送明英宗回国,而实际上则是趁机攻取北京。

“土木堡之变”以及瓦剌大军再次南下的消息传入京城,举朝哗然,明朝人自成祖“五征漠北”后,这是第一次体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恐惧,也是第一次觉得“天真的要塌了”。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纷纷南逃,有带着全家老小的,也有带着巨额财富的。

当然了,虽然大家都知道京城可能保不住了,却从没有人会认为明朝会灭亡。毕竟此时整个黄河以南大片土地都还牢牢掌控在朱明皇室手中,在长江以南,更是国泰民安,歌舞升平,加上南京一直都是明朝中枢的留都,所以此时翰林院侍讲徐珵结合天象,建议迁都南京,以避兵刃,再图山河,并得到部分大臣的支持。

但是很显然,自古懦夫都是要遭到世人谴责的,虽然太祖、成祖给自己的后代留了一个避难的“留都”,可此时明朝士大夫以程朱理学为主的新儒学理念深入,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新任兵部尚书于谦更是怒斥:“言南迁者,可斩也!”

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陈偱等六部重臣随即附和,其中更得保守派孙太后支持,其余大臣哪还敢再多说,只能固守北京,迎接这辈子最大的一次“豪赌”。

当然,答案我们都知道,最后是有惊无险,明朝赌赢了,瓦剌大败,也先不得不遣派使者进贡议和,并归还明英宗朱祁镇,史称“京师防卫战”。

“京师防卫战”把主战派代表于谦推向了荣誉和历史道德的制高点,战后形成的“于党”更是对其马首是瞻,甚至朝廷所有官员的升迁都由于谦决断,反之如徐珵等建议南迁的官员则被内廷讪笑,升迁无望。

后来,徐珵拉下脸去求于谦的门生,于谦见其确有能力后向景泰帝举荐,则落得一句:“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

是的,不管徐珵提议南迁是忠于朝廷,还是由于私心,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已经被人绑在道德制高点鞭打了,于是只能改名“徐有贞”。徐有贞或许不知道,虽然这个时候提议南迁自己被耻笑,但是在100多年后,因为没有南迁,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通过一些历史资料的反映,我们一直觉得崇祯虽然为帝不行,但是在个人品德上,以身殉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历代君王道德典范,所以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同,但实际上,他就是个懦弱的亡国之君。

早在崇祯十六年,清军由墙子岭入关,数月间把蓟州、真定、河间、海州(连云港)等地掠夺一空,次年再次北归震动京师的时候,崇祯就召集内阁首辅周延儒,并同其商量南迁之事,并命令他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

这虽然是崇祯第二次召见大臣言明南迁,但实际上在后宫中,南迁的事早就已经被分成两派争论不休了。其中支持南迁的是崇祯的周皇后,她曾数次向崇祯提及南迁,另一派就是以天启懿安皇后张氏为首的旧派,以祖宗家法为令,严正抗拒南迁。

当然,此时大明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况且崇祯能够继任帝位,张皇后居功甚伟,以致其极其尊重这个皇嫂,张氏曾反问崇祯,“祖宗宗室在此,迁安往?”问得崇祯哑口无言,他也就打消了南迁的念头。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形势急转直下。到1644年正月,明朝内线主力军孙传庭部全军覆没,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东渡入晋,剑指京师,一片坦途;而明朝的外线,蓟辽总督洪承畴松山兵溃被俘,全辽防线全线崩溃,只剩吴三桂孤守山海关,后金对整个明朝志在必得。自此,崇祯不仅“中兴美梦”成为泡影,京师能不能保住都成了问号。

对的,即使此时也没人认为明朝会亡,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困后金于关外问题不大,张献忠势力在川,而李自成要华北让给他就让给他,只要崇祯帝南迁到留都南京,那么整个大明至少血脉可保,固守江南完全不成问题。

于是整个朝廷又为南迁起了争执,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的文华殿上,李明睿主张“圣驾南巡,征兵亲讨”,李邦华则提议“(太子)监抚南京,臣等辅(崇祯)帝坚守”,不过不管是崇祯亲自退守南京,还是让太子去南京,都算是“南迁”一种方式。

但是正如“京师防卫战”中的徐有贞,在明朝,提南迁不仅会伤害到守旧派诸如张皇后等皇亲国戚、大臣的利益,更会受到新儒学下制高道德的谴责。以给事中光时亨为主的一众大臣坚持拒绝南迁,各个都想效仿大英雄于谦。

实际上,当时满朝上下都明白这个道理,能够坐在堂上的没一个人不是人老成精。支持南迁与否,自古从来谈不上谁忠谁逆,不过是大贵族的利益取舍罢了。崇祯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早在后金攻下沈阳时,他就秘密派人接触后金进行和谈,不想消息外泄,崇祯面子挂不住只能作罢。后来李自成西安称帝,又进行了一次和谈,最终还是无法妥协。但是作为一国之君,这个决定终归还是要崇祯下的。

结局我们都知道,光时亨没有成为于谦,崇祯也没有成为景泰帝,在当日朝议的文华殿上,崇祯最后丢下一句:“国君死社稷,古今之正。”以表其朱明骨气,最后北京城破,吊死在煤山上,成为后世帝王楷模。

等等,崇祯怕死吗?他怕。实际上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骂的就是拒绝南迁的大臣,所以他言下之意并不是臣子没能力,而是他们拒绝南迁以致亡国。等到大顺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还召见巩永固想要南迁,结果巩永固直接回复“人心已去”。于是不死心的崇祯乔装打扮想混在太监堆里溜出京城,没想却失败了,最终走投无路才去了煤山上吊。

上一篇:韩愈:豁达率真,造语精工 下一篇:弘一法师的账单
猜你喜欢
《笔底生风》来历意思解释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记:唐开元时将军裴曼请吴道子作壁画,吴道子要求裴旻舞剑一曲。裴旻“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原是有关唐代画家
韦祯
祉弟。起家奉朝请。有见识及才干,累迁至给事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卒。【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德宗建中元年,官司勋郎中,出巡山南西道、剑南东西川,为黜陟使。三年,迁京兆少尹,知府事。时朱滔、田悦等合从而叛,国用不支,用韦都宾等议借京师富商钱。祯督责切急,民有
眼先
眼先的词语属性 拼音yn xin拼音字母yan xian拼音首字母yx 眼先的百科含义 眼先(lores) 鸟的头部,眼睛一侧及鸟喙之间的地区。
雍景豪庭
雍景豪庭的词语属性 拼音yng jng ho tng拼音字母yong jing hao ting拼音首字母yjht 雍景豪庭的百科含义 雍景豪庭是惠州绿城物业管理公司开发的楼盘。
王帽仙
【介绍】: 五代时蜀人。前蜀时在世。失其名。日常出入街市,饰敝冠,人称“王帽子”,夜则卧涪州天庆观。
孢梗
孢梗的词语属性 拼音bo gng拼音字母bao geng拼音首字母bg 孢梗的百科含义 孢梗(sporophore)是产生孢子、着生孢子的繁殖体的总称。
龙魂战记
龙魂战记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hn zhn j拼音字母long hun zhan ji拼音首字母lhzj 龙魂战记的百科含义 《龙魂战记》是尘梦书缘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舒铮
舒铮的词语属性 拼音sh zhng拼音字母shu zheng拼音首字母sz 舒铮的百科含义 舒铮,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自然人股东。
甜糯红薯粥
甜糯红薯粥的词语属性 拼音tin nu hng sh zhu拼音字母tian nuo hong shu zhou拼音首字母tnhsz 甜糯红薯粥的百科含义 甜糯红薯粥,主料为红薯 适量,辅料为玉米渣 适量 燕麦 适量。
我图网
我图网的词语属性 拼音w t wng拼音字母wo tu wang拼音首字母wtw 我图网的百科含义 我图网在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兴建,是设计作品交易平台,主要经营正版设计稿,正版摄影图,正版插画,正版3d模型,正版flash源文件等销售。在我图网,设计师可通过卖设计稿获得利润,设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的词语属性 拼音k ji fng yn拼音字母ke jia fang yan拼音首字母kjfy 客家方言的百科含义 客家语(英文:Hakka ,客语白话字:Hak-kâ-ngî,客拼:Hag5-ga1-ngi1),简称客语,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是汉族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和进行身份辩识的
《解骖推食》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脱骖”、“解衣推食”。指真诚救助。宋 苏轼《洗玉池铭》:“维伯时父,吊古啜泣。道逢玉人,解骖推食。”其他 用驾车的马换取食物送人。比喻用财物救人急难。宋苏轼《洗玉池铭》:“维伯时父,吊古啜泣,道逢玉人,~。”△褒义。常用于救急解难方面。→解衣推食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