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去古代邂逅一场“曝书会”


如今,人们常常能够见到各式各样的书展,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书籍。其实在古代,人们也有机会与“书展”邂逅。

家中藏书丰富的古人,每年都会定期“晒书”或“曝书”。所谓“晒书”或“曝书”,顾名思义,即将书籍或者藏书从屋子里搬出来晒一晒,这么做的原因也很好理解,避免书籍受潮或者被蛀虫损坏。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骄阳明媚的日子,大家都将自家所藏书籍搬出来晒一晒,并相互翻阅学习,这是不是与现在的“书展”有些相似呢?

晒书活动的起源时间很早。最早记载可追溯至西周典籍《穆天子传》:“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蠹书于羽林”,说的是周穆公东游,在羽林这个地方“蠹书”,即晒去书中的蠹虫。

晒书可不是随便晒,而是一项技术活。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明确指出,“须要晴时,于大屋下风凉处,不见日处曝书”。可见,晒书可不是随意暴晒,而是在晴天将书籍放在风凉处“晾晒”。而且晒书的日子,从早晨开始晒,午后还得进行翻动,傍晚收起,必须等到冷透后再收入书柜之中。

不过,古代“曝书会”的具体时间并不统一,也没有严格规定。总而言之,晒书必须选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很多古代的“曝书会”都选择在夏季举行。清代藏书家孙从添《藏书纪要》中便提到“曝书须在伏天”,这个时候的日照充足,除湿杀虫效果最佳。东汉人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习俗然也。”这说明在汉代时期,七月七日便是一个晒书的好日子。

在宋代,“曝书会”极其受重视,甚至还出现了由官府主办的“馆阁曝书会”。“馆阁”是宋代的国家藏书机构,“馆阁曝书会”相当于宋代国家图书馆所举办的大型书展。不过,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非一日可以晒完,所以这项工程往往延续几个月。根据《宋朝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从记载中可见,在当时,五月至八月间,陆陆续续会举行不同的晒书活动。

不过到了南宋时期,晒书的时间发生了改变。《南宋馆阁录》中有如下记载:“绍兴十四年五月七日,秘书郎张阐言:‘本省年例,入夏暴晒书籍,自五月一日为始,至七月一日止。从之。”晒书的时间,由三个月缩短为两个月。

在“曝书会”期间,皇帝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召集臣僚,一起前往“曝书会”现场观赏。而在书展期间的一日三餐,都由官府出资招待。这种传统始于宋太宗时期,《御定月令辑要》记载,宋太宗时“后苑有图书库,皆藏贮图书之府。秘阁每岁因暑伏曝熭,近侍暨馆阁诸公,张筵纵观,图典之盛”。后来,“曝书会”上“张筵”项目逐渐形成惯例,即宋代的“曝书宴”。《宋史》记载:“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尚书、学士、侍郎、待制、两省谏官、御史并赴。”宋代馆阁“曝书宴”自太宗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南宋灭亡。

对于“书展”,有些皇帝格外重视。宋仁宗嘉佑七年的“曝书宴”期间,不仅陈列各类图书古器任由与会者阅读观赏,而且还“题名于榜而去”,类似于今人参加活动,在“签名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宋徽宗对于图书典籍非常喜爱,因此,他对于“曝书宴”也非常重视。《宋朝事实类苑》有这样的记载:“宴日,仍遣中使以御酒、化成殿果子赐在省官,最为盛集,前此未有。”说明这一年的“曝书宴”隆盛之至。

到了南宋,这种书展的规模更大,展出项目也逐渐增多。《南宋馆阁录》中有相关记载,绍兴二十九年(1159)的书展,秘阁下设有方桌,上面摆放着御书、图画。而东壁的第一行陈列的是古器,第二三行陈列的是图画,第四行陈列着名贤墨迹,西壁亦是如此。东南壁和西南壁则陈列着祖宗御书。御屏后设有古器、琴、砚等展栏。此外,像“经史子集库”“续搜访库”等内部藏馆也对外展出。与会人员还有免费书籍相赠,分别是《太平广记》《左氏》各一部,《秘阁》《石渠碑》二本,即使应邀而未能与会者,主办方也会为其留下一套。

由于“馆阁曝书会”的级别高、层次高,展出的展品都是当时的稀世珍品,能参会的也多数都是大臣名流。而当时的书法和绘画名家们,基本上都曾在朝中担任过各类职务。所以,宋代的官办书展,云集了当时文化行业的顶级精英们。一年一度的“曝书会”,也成为一场文化盛宴。

后来,历代封建王朝都延续了宋朝举办“曝书会”的传统。比如,元代馆阁晒书时间与南宋相同,在五月至七月。明代馆阁晒书时间改在六七月间,《明实录》中有“每岁三伏日,如宋朝曝书给酒食费之类”的记载。在明代,“曝书会”期间最为隆重的日子是六月六日。《万历野获编》中记载:“六月六日本非令节,但内府皇史宬晒暴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则每岁故事焉。”那时,每年六月六日,是晾晒皇家实录、御制文集等书籍的日子,因而这一天也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

到了清代,馆阁晒书时间又有了大的变化,因为当时的人们根据晒书的经验总结,认为夏季阳光强烈,书曝晒后,纸张容易碎裂,根本不耐久藏。而且夏季的天气变化无常,一旦暴风雨突袭,来不及收拾晾晒的书籍,就有可能遭遇巨大损失。因此,清代官方的晒书活动,一般定在三月、六月、九月,即分三次完成。

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对自然气候认知的进步,人们也意识到,对于什么时候“晒书”“曝书”,也应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清末学者叶德辉在《藏书十约》中提到:“不如八九月秋高气清,时正收敛,且有西风应节,藉可杀虫。南北地气不同,是不可不辨也。”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特点,所以,关于晒书时间,也应该以科学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上一篇:司马光与恩师庞籍 下一篇:杜甫的爱情
猜你喜欢
马铃薯泥
马铃薯泥的词语属性 拼音m lng sh n拼音字母ma ling shu ni拼音首字母mlsn 马铃薯泥的百科含义 土豆泥(Mashed Potato)又名马铃薯泥,是以土豆为原料,添加一些相应的调料,放到容器中煮熟,以工具捣成泥状,或是先将土豆煮熟后去皮捣成泥再加入其他辅料搅拌均匀,所做成的一
汤斯维尔
汤斯维尔的词语属性 拼音tng s wi r拼音字母tang si wei er拼音首字母tswe 汤斯维尔的百科含义 汤斯维尔(Townsville)是昆士兰北部的最大城市,亦是澳大利亚的热带气候城市。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港口城市。位于罗斯河口,濒克利夫兰湾。人口181,743(2009)。1868年始建。澳
线虫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的词语属性 拼音xin chng dng w mn拼音字母xian chong dong wu men拼音首字母xcdwm 线虫动物门的百科含义 线虫动物是(Nematoda)动物界中一个较大的类群,已知约15000种,有人估计有50万种。分布很广,自由生活种类在海水、淡水、土壤中都有,有的以藻类、真菌等为
快乐看
快乐看的词语属性 拼音kui l kn拼音字母kuai le kan拼音首字母klk 快乐看的百科含义 快乐看是由湖南广电旗下湖南经视新媒体有限公司开发的湖南本土手机视频品牌。
《夜鱼不欺》来历意思解释
《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巫马期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期问焉,曰:‘鱼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期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春秋时,宓子贱在鲁国的亶父做官,巫
《援经据典》来历意思解释
《后汉书•荀爽传》:“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
奉贤县
奉贤县的词语属性 拼音fng xin xin拼音字母feng xian xian拼音首字母fxx 奉贤县的百科含义 奉贤区,隶属于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位于上海南部,东与浦东新区接壤,西与金山区和松江区毗邻,南临杭州湾,北与闵行区相隔黄浦江。 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42千米,距浦东国
燕麦纤维粉
燕麦纤维粉的词语属性 拼音yn mi xin wi fn拼音字母yan mai xian wei fen拼音首字母ymxwf 燕麦纤维粉的百科含义 燕麦纤维粉以燕麦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专有技术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大幅度提高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尤其是可溶性的β-葡聚糖。
水斗
水斗的词语属性 拼音shu du拼音字母shui dou拼音首字母sd 水斗的词语解释水斗[ shu du ] 1.盛水或汲水的用具。 2.安置在厨房等场所的有出水管的水盆。 3.雨水管上部的漏斗形配件。用以汇集和调节自檐沟流下的雨水。 4.水鬭:1.水战。 5.谓两水汹涌相激的自然现象。 水斗的详细
司马暠
【介绍】: 南朝陈河内温人,字文昇。起家梁太学博士。元帝承圣中,除太子庶子。魏克江陵,随例入长安。梁宗屠戮,太子殡瘗失所。及北周受禅,暠以宫臣,表求还江陵改葬。陈宣帝太建八年,自北周还,宣帝特降殊礼。历通直散骑常侍、司州大中正。卒官。
穿越
穿越的词语属性 拼音chun yu拼音字母chuan yue拼音首字母cy 穿越的词语解释穿越[ chun yu ] 通过;穿过:~沙漠。~边境。 穿越的详细含义 经过;穿过。谭尚维《回顾长征甘孜会师》:“近二百天来,我们且战且走,穿越了湘、鄂、黔以及滇、康等五个省份。”《诗刊》1977年第1
耿弇
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伯昭。耿况之子。新莽败亡后,劝父归附刘秀,与景丹等率上谷、渔阳突骑击斩王郎大将、卿校以下四百余级,斩首三万级。以此任偏将军。旋击平王郎,定河北。建议刘秀北发幽州兵,据河北以夺取天下。遂拜大将军,与吴汉调发幽州十郡兵镇压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