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黄门
黄门郎
官名。①秦、汉时“黄门侍郎”或“给事黄门侍郎”省称。②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置,内侍寄禄官之一,从六品,作内侍局御直、内直有年劳者升进之用。官名。秦和西汉郎官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到东汉,称黄门侍郎,但也省称黄门郎。《后汉书百官志三》
小黄门
宦官名。东汉始置,名义上隶属少府,秩六百石。位次中常侍,高于中黄门。侍从皇帝左右,收受尚书奏事,传宣帝命,掌宫廷内外、皇帝与后宫之间的联络。明帝、章帝之世,员额十人,和帝后增至二十人。以后权势渐重,用事于中,甚至总典禁兵。诸中常侍多由此迁任。或说魏、晋仍置
内侍黄门
官名。北宋置,为内侍阶官,位内侍高班下,小黄门上。元丰改制,定从九品。
黄门
①官署名。《汉书霍光传》:“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颜师古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汉、魏、两晋、南朝、北魏皆置。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门下省为黄门省,五年复旧。②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简称。③指宦官。汉代宫中宦官有
杨黄门奏疏
书名。清杨雍建撰。作者为顺治时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是书收录的奏疏,乃其任给事中时所作,故曰“黄门”,共五十一篇。末四篇为其在康熙十八年(1679)后任左副都御史时所作,故又曰《西台奏议》。有民国时抄本,又一种题为《黄门奏疏》二卷,《西台奏议》一卷,有道光时杨氏家
中黄门署
官署名。十六国后燕、北魏、北齐皆置。北齐属长秋寺,以令、丞为长贰,领中黄门冗从仆射、中黄门博士等官,皆用宦者。
中黄门令
官名。两汉少府属官有黄门令,主省中诸宦者,领中黄门。三国魏及晋光禄勋均有黄门令,非宦者任职。十六国后燕置中黄门令。《晋书慕容德载记》:慕容宝“遣其中黄门令赵思召慕容钟来迎”。北魏亦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中,二十三年改为从八品上阶;另有中黄门,原为
黄门郎
官名。(1)秦汉时黄门侍郎或给事黄门侍郎之省称。(2)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置,内侍寄禄官之一,从六品,为内侍局御直、内直有年劳者升进之用。
黄门监
官名。(1)三国魏置,以宦者充任。(2)即侍中。唐开元元年(713)改门下省为黄门省,侍中为监,五年复旧。
黄门丞
官名。为黄门令副贰。西汉置一员,任用宦者。东汉丞、从丞各一员,秩三百石。丞佐令管理宫中宦者,从丞侍从皇帝出入。三国沿置。
黄门省
官署名。即门下省。唐开元元年(713)改,五年复名门下省。
黄门令
官名。西汉少府属官,掌宫中乘舆狗马倡优鼓吹等事。职任亲近,由宦者充任。有技艺才能者常在其署待诏。东汉名义上隶少府,主宫中诸宦者,秩六百石。中叶以后多以中常侍兼任,或典禁军,或持节收捕大臣,权势尤盛。三国沿置,管理宦者、官人。魏晋改隶光禄勋,侍从皇帝左右,颇
中宫黄门冗从仆射
官名。东汉置,统领中宫黄门冗从,掌皇后宫宿卫事务。员一人,秩六百石,以宦官充任。隶大长秋。
给事黄门
官名。秦置,西汉因之为加官,加此得给事宫门之内,故名。多加于中郎、侍郎、郎中,故亦称黄门侍郎、黄门郎。据丁孚《汉仪》,皇后官属又有给事黄门四人,比黄门侍郎。至东汉末献帝时,又置给事黄门侍郎,员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书事,不复为加官。
给事黄门侍郎
官名。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而置。亦简称黄门、黄门郎、黄门侍郎。掌侍从左右、关通内外,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初无员数,汉献帝定为六人,秩六百石。一度改名侍中侍郎,旋复故。魏、晋、南北朝置为侍中省或门下省次官,与侍中俱掌门下众事,职掌略同,地位随皇
中黄门冗从仆射
官名。东汉置,统领中黄门冗从,掌侍卫皇宫,护卫车驾。名义上隶少府,秩六百石。魏、晋不置。北魏、北齐复置,隶长秋寺中黄门署,从八品上。
黄门署长
官名。东汉置,名义上归属少府,秩四百石,以宦者任之,分主中宫各处。
黄门侍郎
官名。秦、西汉为郎官加“给事黄门”省称,亦称黄门郎,无员数。为中朝官员,给事于宫门之内,侍从皇帝,顾问应对,出则陪乘。与皇帝关系密切,多以重臣、外戚子弟、公主婿为之。东汉与给事黄门合为一官,遂成为“给事黄门侍郎”省称。魏晋至隋初因之,为侍中省或门下省次官,
中黄门冗从
官名。东汉置,执兵器侍卫宫殿,护从车驾,隶少府及大长秋。少府所属由中黄门冗从仆射主之,大长秋所属由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主之,皆以宦官充任。
中黄门
官名。西汉置,掌皇宫黄门以内诸伺应杂务,持兵器宿卫宫殿,为宦官中地位较低者。名义上隶属于少府,无员额。东汉沿置,位小黄门下。初秩比百石,后增为比三百石。魏、西晋沿置,皆七品。东晋省。十六国汉(前赵)、南燕、后燕亦置。北魏、北齐时隶中黄门令,位小黄门上,皆九品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