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鲜卑
河西鲜卑大都统
官名。十六国后凉吕光置。《晋书 秃发乌孤载记》: “吕光遣使署(乌孤)为假节、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
护鲜卑校尉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置。掌鲜卑各部事务,统兵,驻昌平。员二人,秩比二千石,四品。官名,三国魏文帝置,掌鲜卑各部事务,领兵驻昌平,秩比二千石,四品。
护鲜卑中郎将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掌管居于东北地区的鲜卑族事务。石越以平州刺史领此,镇龙城(今辽宁朝阳)。见《晋书苻坚载记上》。
鲜卑都督
官名。西晋置。《晋书慕容廆载记》:“(慕容廆) 乃遣使来降,(晋武) 帝嘉之,拜为鲜卑都督。”
鲜卑单于
少数民族首领称号。西晋时,辽东鲜卑首领慕容涉归,以勋被西晋政权拜为鲜卑单于。
鲜卑大都督
官名。晋朝置。掌管鲜卑族事务。慕容廆曾任此职,东晋元帝建武元年 (317) 六月,与刘琨等一百八十人向司马睿上书劝进。见《晋书元帝纪》。
鲜卑大单于
少数民族首领称号。西晋怀帝永嘉(307—313)初,辽东鲜卑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
破鲜卑中郎将
官名,汉置,位低于将军,同于校尉,俸比二千石,掌屯卫兵,主征伐。《后汉书孝灵帝纪》:“八月,遣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并伐鲜卑。”
陇西鲜卑
十六国时居于陇西地区鲜卑各部的总称。以乞伏氏鲜卑为主。他们大致是魏晋以来由漠北等地迁至陇西。东晋太元十年(385)乞伏国仁建西秦政权后,各部鲜卑皆为其统治。
晋鲜卑归义侯印
晋代金质印章。出土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西晋拓跋鲜卑盛乐古城遗址之东的东凉城小坝子滩。同时出土者还有“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等,是西晋王朝对拓跋鲜卑之封赏,反映拓跋鲜卑入主中原之前与西晋的关系。
河西鲜卑
西晋十六国时分布于河西地区鲜卑各部的总称。以秃发氏为主。三世纪时,秃发氏从拓跋鲜卑分出,西迁河西,兼并各鲜卑部落。东晋隆安元年(397)首领秃发乌孤建南凉,河西鲜卑大都为其统治。
大鲜卑山
古山名。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北段,拓跋鲜卑发源地。1980年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麓嘎仙洞内,发现拓跋氏祖先石室。
车盖鲜卑
十六国时河西鲜卑部落。居显美(今甘肃武威西)。附于南凉。南凉嘉平三年(410)沮渠蒙逊围南凉姑臧,其部遂降北凉。
百保鲜卑
亦称百保军士。兵制名称。北齐文宣帝即位后,于内徙之六坊鲜卑中,加以挑选训练,使其勇可保一人必当百人,任其临阵必死,然后取之,以充宿卫,称为百保鲜卑。
鲜卑大都督
官名。晋代置。掌管鲜卑族事务。慕容廆曾任此职。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六月,与刘琨等一百八十人向司马睿上书劝进。
鲜卑大单于
少数民族首领称号。西晋怀帝永嘉初,辽东鲜卑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
鲜卑单于
少数民族首领称号。西晋时,辽东鲜卑首领慕容涉归,以功被西晋政权拜为鲜卑单于。
鲜卑仲吉
金滦州(今河北滦县)人,字庆仲。金末权领永安军事。元太祖十年(1215),降蒙古军,任滦州节度使。后任右副元帅,从阿术鲁攻金。以功升河北等路汉军兵马都元帅、兴平路都元帅、右监军等职。
鲜卑山
相传古鲜卑族因居于此山得名。地望所指不一,或系鲜卑所徙而异。一说因在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嘎汕洞发现北魏鲜卑石室,认为今大兴安岭北段为最早的鲜卑山。一说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本地人称为蒙格。一说在今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北、通古斯卡河南。
鲜卑
古族名。东胡之一支。汉初各部均受匈奴统治。汉武帝遣师破匈奴东部地区,部分鲜卑南下至西拉木伦河流域乌桓故地。东汉永元元年(89),北匈奴西迁,鲜卑各部渐入据匈奴故地,吸收北匈奴余众十余万落。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在漠南北建立部落大联盟,分为东中西三部。两晋南北朝时,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