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马援
马援
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曾为郡督邮,因坐纵重罪囚亡命北地,从事田牧,役属宾客数百家。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后,任新成大尹(汉中太守)。王莽败死,避地凉州,依隗嚣。刘秀称帝后,往归之,助刘秀平定隗嚣。建武十一年(35),任陇西太守,缮甲兵,修城廓,劝耕
马援铜马法
东汉马援制定的标准马式。两汉时相马术大为发展,出现了马式。西汉武帝时,有“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东汉马援又综合各家相法之长铸成铜马于洛阳宫中。《后汉书马援传》说,东汉时善相者有西河子舆、仪长孺、丁君都、杨子阿,师生相传。马援师事杨子阿,是西河子
马援柱
马援柱的词语属性 拼音m yun zh拼音字母ma yuan zhu拼音首字母myz 马援柱的词语解释马援柱[ m yun zh ] 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李贤 注引 晋 顾微《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明 莫止《赠何舍
马援铜柱
马援铜柱的词语属性 拼音m yun tng zh拼音字母ma yuan tong zhu拼音首字母mytz 马援铜柱的词语解释马援铜柱[ m yun tng zh ] 东汉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汉,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
马援据鞍
马援据鞍的词语属性 拼音m yun j n拼音字母ma yuan ju an拼音首字母myja 马援据鞍的词语解释马援据鞍[ m yun j n ] 据《后汉书马援传》载,建武 二十四年,援 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 武陵 五溪蛮夷,光武帝 念其老,未允。“援 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
马援
【生卒】:前13-49 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初在北地放牧以致富。新莽末为新成大尹,后避地凉州,与隗嚣友善。劝嚣归附刘秀,并屡次出使洛阳。又为光武帝平定陇右出谋献策。以功拜太中大夫,陇西太守,平定、安抚凉州诸羌。拜伏波将军,率军于建武十八年(42)平定交
马援
【生卒】:前14—49【介绍】: 东汉扶风茂陵人,字文渊。少有大志,初为郡督邮。绿林、赤眉起事后,王莽以为新成大尹。莽败,避地凉州,依隗嚣,为绥德将军。继归光武,从击破嚣。建武十一年拜陇西太守,率军破先零羌。劝民耕牧,安定西边。后为伏波将军,率军镇压交阯二徵起
马援
【生卒】:前13-49 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初在北地放牧以致富。新莽末为新成大尹,后避地凉州,与隗嚣友善。劝嚣归附刘秀,并屡次出使洛阳。又为光武帝平定陇右出谋献策。以功拜太中大夫,陇西太守,平定、安抚凉州诸羌。拜伏波将军,率军于建武十八年(42)平定交
马援
【生卒】:前14—49【介绍】: 东汉扶风茂陵人,字文渊。少有大志,初为郡督邮。绿林、赤眉起事后,王莽以为新成大尹。莽败,避地凉州,依隗嚣,为绥德将军。继归光武,从击破嚣。建武十一年拜陇西太守,率军破先零羌。劝民耕牧,安定西边。后为伏波将军,率军镇压交阯二徵起
《马援据鞍》来历意思解释
《后汉书.马援传》载:建武二十四年,援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武陵 五溪蛮夷,光武帝念其老,未允。“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后因以”马援据鞍”为老当益壮、思建功业之典。《三国志.满宠
《马援铜柱》来历意思解释
《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事又见《南史.夷貊上》。东汉马援曾平定交阯,封伏波将军。他在交阯立二铜柱,作为汉朝南部国界的标志。后因用为咏马援功绩之典。唐.杜甫《渚将五首》其四:“回首扶桑铜柱标
《据鞍马援》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马援据鞍”。借指老当益壮、思建功业的老将。宋 陆游《亲旧见过多见贺长健戏作此篇》诗:“据鞍马援虽堪笑,强饭廉颇亦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