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陵县
阴陵县
秦置。治今安徽定远县西北。属九江郡。《史记项羽本纪》:垓下败后,溃围南出,渡淮“至阴陵,迷失道”,即此。东汉为九江郡治,南朝梁、东魏为北谯郡治。北周废。
固陵县
原为固陵聚。秦置县。治今河南太康县南。属陈郡。《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五年(前202),汉王追项王“至阳夏南,……至固陵,而(韩)信、(彭)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即此。西汉改为固始县,东汉省。《续汉书郡国志》陈国阳夏县有“固陵聚”。
容陵县
西汉置。治今湖南攸县西南。属长沙国。元光六年(前129)封长沙定王子福为容陵侯,改属桂阳郡。元鼎五年(前112)国除为县,仍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末年废。
庐陵县
西汉置。因庐水得名。治今江西泰和县西北。属豫章郡。东汉兴平元年(194)并入高昌县。隋开皇十年(590)改石阳县复置。治今吉水县东北。唐永淳元年(682)移治今吉安市。隋至清先后为吉州、庐陵郡、吉州路、吉安路、吉安府治。1914年改为吉安县。
泉陵县
西汉置。治今湖南永州市北二里。属长沙国。元朔五年(前124)封长沙定王子贤为泉陵侯,改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于县置零陵郡。隋开皇九年(589)改为零陵县,移治今永州市。
睢陵县
西汉置。治今江苏洪泽县西,现没入洪泽湖中。属临淮郡。三国时移治今睢宁县。北魏为淮阳郡治。北齐省入夏丘县。
安陵县
西汉惠帝“徙关东倡优乐人五千户以为陵邑”(《关中记》),为西汉七个皇帝陵县之一。治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五里。初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右扶风。三国魏废。惠帝死后葬此。
武陵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临沅县置。治今湖南常德市。隋以后历为武陵郡、朗州、鼎州、常德府、常德路治;南宋建炎四年(1130),县人钟相起义于此。1913年改名常德县。
湖陵县
湖一作胡。战国宋邑,秦置县。治今山东鱼台县东南。秦二世元年(前209)刘邦初起兵攻胡陵(《史记》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即此。西汉属山阳郡。王莽改为湖陆县。东汉初复故名。章帝封东平王苍子为侯于此,又改为湖陆县。
孱陵县
西汉置。治今湖北公安县西南。属武陵郡。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封吕蒙为孱陵侯于此。西晋仍为县,属南平郡。永嘉六年(312),荆州刺史王澄自江陵徙治此县。南朝齐为南平郡治。隋开皇九年(589)省入公安县。
富陵县
西汉置。治今江苏洪泽县西(已沦没洪泽湖中)。属临淮郡。高帝十一年(前196),淮南王黥布反,东击荆王刘贾,贾败走富陵,为布军所杀,即此。东汉废。
舂陵县
①秦置。属长沙郡。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属长沙国。元朔五年(前124)封长沙定王子买为舂陵侯,改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又改属零陵郡。治今湖南宁远县东北,因舂溪为名。初元四年(前45)买孙仁徙封南阳郡蔡阳县之白水乡,县废为乡,属泠道县。三国吴复置,仍属零陵郡,移治今
义陵县
西汉置。治今湖南溆浦县南,临溆水。为武陵郡治。东汉废。《水经沅水注》:义陵县“所治序溪(今溆水),最为沃壤,良田数百顷,特宜稻,修作无废”。
延陵县
西晋太康二年(281)分曲阿县之延陵乡置。或因春秋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此地为其采地所及,因而取名。治今江苏丹阳市西南延陵镇。属毗陵郡。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并丹徒县入内。大业三年(607)属江都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丹徒县,复于故治置延陵县。属茅
猛陵县
西汉置。治今广西苍梧县西北孟陵村。属苍梧郡。隋废入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藤州,贞观八年(634)属梧州,改为孟陵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并入苍梧县。
云陵县
西汉昭帝置。治今陕西淳化县东南,属左冯翊。东汉废。
於陵县
本战国齐邑,陈仲子隐于此,自称於陵子仲。西汉置县,为都尉治。治今山东邹平县东南。西汉以后皆属济南郡。东汉建武中为侯国,封侯霸子显于此。不久复改为县。南朝宋永初后废。
平陵县
①西汉五个陵县之一。汉昭帝筑陵置县。治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属右扶风。昭帝死后葬此。三国魏黄初元年(220)改名始平。②南朝宋以东平陵县改名。治今山东章丘市西平陵城。自宋至北朝齐属济南郡,北周废。③唐武德二年(619)置。治今山东济南市东北、故平陵县西北十五里。为谭州治
博陵县
①东汉本初元年(146)置。治今河北蠡县南。桓帝以蠡吾侯入立,追尊父翼为孝崇皇,陵曰博陵,故以名县。为博陵郡治。三国魏改为博陆县。②北周置。治今甘肃临潭县东,隋初废。后复置,属洮州,唐贞观十二年(638)又废。③五代晋以唐县改置。治今河北唐县西南。汉又复称唐县。
宛陵县
西汉置。治今安徽宣州市。为丹阳郡治。有铜官。两晋、南朝为宣城郡治,梁、陈并为南豫州治。隋大业初改为宣城县。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