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阳县
范阳县
①秦置。因在范水之北得名。治今河北定兴县西南固城镇。属广阳郡。西汉景帝封匈奴降王代为范阳侯,后复为县,属涿郡。更始三年(25),刘秀为尤来、大枪、五幡所败,归保于此。三国魏属范阳郡。北魏孝昌二年(526),为杜洛周所破,北齐武平七年(576)移治于今固城镇北。隋开皇元年
南武阳县
西汉置。治今山东平邑县。属泰山郡。南朝宋改为武阳县。
细阳县
本战国巨阳邑,后讹为细阳,西汉置县,因在细水之阳得名。治今安徽阜阳市北,属汝南郡。东汉封岑彭子遵为细阳侯。西晋废。
卢阳县
南朝陈天嘉元年(560)以汝城县改名。治今湖南汝城县西南。为卢阳郡治。唐天宝元年(742)改为义昌县。
受阳县
①受一作寿。西晋初分榆次县置。治今山西寿阳县西。属乐平郡。东晋卢谌《征艰赋》“历受阳而总辔”(《水经洞过水注》引),即此。永嘉后废。隋开皇十年(590)复置。治今山西寿阳县。属并州。大业时属太原郡。唐武德中为受州治。贞观十一年(637)改为寿阳县。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博阳县
春秋齐博邑,秦置博阳县。治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旧县。为济北郡治。《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义帝元年(前206),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立田安为济北王,都此。西汉改为博县。
零阳县
西汉置。以在零水之北得名。治今湖南慈利县东三里白公城。属武陵郡。三国吴永安六年(263)改属天门郡。隋开皇中改为零陵县,十八年(598)又改为慈利县。有零阳蛮。
慎阳县
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置慎阳侯国,元狩五年(前118)国除为县。治今河南正阳县北江口集。属汝南郡。南朝宋改名为滇阳。
阳县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治今江西都昌县东南鄱阳湖畔泗山。属豫章郡。东汉末建安十五年(210)后属鄱阳郡。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废。
泥阳县
秦置。治今甘肃宁县东南。东汉末徙治今陕西耀县东南。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富平县。景明元年(500)复置。隋开皇六年(586)改为华原县,并移治今耀县。秦至北魏属北地郡,西魏、北周为通川郡治。
易阳县
西汉置。治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属赵国。《后汉书和帝纪》:永平七年(64),“易阳地裂”,即此。建安十七年(212)属魏郡。三国魏黄初中属广平郡。北魏废。孝文帝于北中府城复置,即今永年县。东魏天平初改属魏尹。隋开皇六年(586)改为邯郸县。
沌阳县
西晋末置。因“处沌水之阳”(《水经沔水注》),故名。治今湖北武汉市汉阳西。为江夏郡治。后改属江夏郡。南朝陈废。西晋建兴元年(313),杜弢别将王真袭沌阳;东晋太兴二年(319),梁州刺史周访攻杜曾,进至沌阳,皆即此。
汶阳县
春秋鲁地,西汉置县。治今山东宁阳县东北。汉至东魏属鲁国或鲁郡,北齐、北周属任城郡。隋开皇初废。
封阳县
西汉置。以在封水之阳得名。治今广西贺州市东南。属苍梧郡。三国吴属临贺郡。隋属苍梧郡,唐属贺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废入临贺县。
鲖阳县
西汉置。因在鲖水之阳得名。治今安徽临泉县西鲖城集。属汝南郡。西晋属汝阴郡。惠帝后改属新蔡郡。东晋咸康二年(336)省入新蔡县,旋复置。北齐废。隋开皇十一年(591)又置。大业中属淮阳郡。唐贞观初废。
句阳县
西汉置。治今山东菏泽市西北。汉至西晋属济阴郡。后废。
龙阳县
三国吴赤乌十一年(248)分吴寿县置。治今湖南汉寿县。北宋大观中改为辰阳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复旧。五年升为军。移治黄城寨(今汉寿县东南)。寻因近湖低湿,复还故治。三十年又降为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明洪武三年(1370)仍降为县。1912年改为汉寿县。历属武陵郡、朗
陂阳县
西晋太康五年(284)改揭阳县置。以“陂阳水为名”(《太平寰宇记》)。属南康郡。治今江西石城县西南。隋开皇十三年(593)并入宁都县。
傅阳县
春秋偪阳(傅阳)国。秦置县,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南。属泗水郡。西汉属楚国。东汉属彭城国。晋因之,后废。
历阳县
秦置。因县南历水得名。治今安徽和县。属九江郡。西汉为九江郡都尉治。东汉为扬州刺史治。西晋以后历为历阳郡、南豫州及和州治。明初省入和州。地处南北津要,为江北重镇。隋末杜伏威起义,以此为根据地。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