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阳县
寻阳县
①西汉置。“因水为名,水南注江”(《宋书州郡志》)。治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属庐江郡。三国吴属蕲春郡,西晋初又属庐江郡,惠帝末属寻阳郡。东晋咸和中移治今江西九江市西。义熙八年(412)废入柴桑县。②隋开皇九年(589)改柴桑县置。治湓口城(今江西九江市),属江州。十八年改为
频阳县
战国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前456)置。治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西南。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地居关中至北边交通冲要。《汉书薛宣传》:“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三国魏属冯翊郡。北周废。
浈阳县
西汉置。因处浈水之阳得名。治今广东英德市东大站。历属桂阳郡、始兴郡。南朝宋泰始三年(467)改作贞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省入曲江县。唐复置为浈阳县,并移治今英德市。五代南汉于县置英州。宋作真阳县。北宋为英州治。南宋为英德府治。元省入英德州。
谷阳县
①西汉置。属沛郡。因在谷水之阳得名。治今安徽固镇县西北。西晋废。隋开皇初复置。属徐州。唐显庆元年(656)并入蕲县。②本苦县,东晋咸康三年(337)改名。治今河南鹿邑县东。属陈郡。北魏、东魏属陈留郡。北齐废入武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亳州。大业中属谯郡。唐初属
辟阳县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封审食其为辟阳侯国,后改为县。治今河北冀州市东南。属信都国。东汉废。
堂阳县
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封孙赤为堂阳侯,以在堂水之阳得名。属巨鹿郡。景帝中六年(前144)改为县。治今河北新河县西北。更始二年(24),刘秀自信都攻取堂阳,即此。东汉属安平国。西晋废,后复置,北魏改属长乐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信都郡。唐属冀州。五代晋改
西安阳县
西汉置。治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公庙沟口古城。属五原郡。《后汉书蔡邕传》:邕与家属,“居五原安阳县”,即此西安阳县。东汉末废。
沃阳县
西汉置。治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属雁门郡。东汉废。北魏复置,属善无郡。孝昌中废。
濛阳县
唐仪凤二年(677)置,以在濛江之北因名(《元和志》)。治今四川彭州市东南蒙阳镇。属彭州。明洪武十年(1377)废入彭县。《资治通鉴》:唐龙纪元年(889),王建大破山行章于新繁,行章屯濛阳,与建相持,即此。
应阳县
隋大业二年(606)改应城县置。属安陆郡。治今湖北应城市。唐武德四年(621)复为应城县。天祐二年(905)改为应阳县。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复为应城县。
美阳县
战国秦孝公置。治今陕西武功县西北旧武功西七里。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属右扶风。东汉永初五年(111)徙安定郡寄治于此。三国魏属扶风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移治今扶风县东南秦斄县故城,为武功郡治。北周天和四年(569)复还故治。后废。
比阳县
西汉置。“比水所出,故曰比阳”(《元和郡县志》)。治今河南泌阳县。属南阳郡。南朝宋属广平郡。北魏置东荆州,后改名阳平。西魏为淮州治。隋开皇七年(587)改名饶良,为显州治。大业初复名比阳,属淮安郡。唐为唐州治。唐末属泌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废入泌阳(今唐河)。
轑阳县
晋改阳阿县置。治今山西左权县。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并入乡县。孝昌二年(526)复置,改为辽阳县。
定阳县
①西汉置。治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属上郡。东汉末废。北魏复置。属敷城郡。后废。②北魏延兴四年(474)置。治今山西吉县。《元和郡县志》慈州:“会有河西定阳胡人渡河居于此,因以为名。”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吉昌县。北魏为定阳郡治,东魏以后又历为南汾州、汾州治。《北齐书
池阳县
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以在池水之阳为名。治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属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有池阳宫在县界。东汉永初五年(111)曾徙北地郡寄治于此。西晋为扶风国治。北魏移县治于今泾阳县。为咸阳郡治。北周建德中废入泾阳县。
汧阳县
北周天和五年(570)置。治今陕西千阳县西四十里,建德四年(575)移治今千阳县西北六里。隋属扶风郡。唐、宋属陇州。金为陇州治。元仍属陇州,至正二年(1342)复移治今千阳县西北五里。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为千水冲陷,移治今千阳县,属凤翔府。1964年改为千阳县。
烝阳县
三国吴改烝阳侯国置。治今湖南邵东县东南。属衡阳郡。东晋废。
义阳县
①三国魏文帝分平氏县义阳乡置。治今河南信阳县西北淮河北岸。属义阳郡。晋太康以后废。南朝宋孝建三年(456)复置。隋开皇初废。②隋开皇三年(583)以平阳县改名。治今河南信阳市。为义阳郡治。唐为申州治。北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为信阳县。
堵阳县
堵一作赭。西汉改阳城县置。以在堵水之阳得名(《水经淯水注》)。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后汉书朱祐传》:建武二年(26),“更封堵阳侯”,即此。汉、魏属南阳郡,晋属南阳国。南朝宋废。
涅阳县
西汉置。在涅水(今赵河)之阳,故名。治今河南邓州市东北。西汉高帝七年(前200)封吕胜为涅阳侯;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封朝鲜降人路最为涅阳侯。汉、魏属南阳郡,晋属南阳国,南朝宋、齐及北魏、西魏、北周均属南阳郡。隋开皇初改为课阳县。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