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书名。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改编。以北宋九朝各为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李焘原书中徽钦两朝诸卷今已失传,其史事可从此书索考,为研究北宋史的可贵资料。本书今本缺六、七两卷及第一百十四至一百十九卷,五、八两卷亦不全。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书名。清吴其濬著。二十二卷。为《植物名实图考》姊妹篇。记录植物八百三十八种。是作者利用侍讲内廷、得读四库书的有利条件,摘录历代本草、农书、史籍、方志、诗词等多种书籍中有关植物的大量资料,进行植物名实的文献考证,“以稽诸古”。有重要参考价值。
崇祯长编
书名。(1)不著撰者。一说系清万斯同之侄万言所撰。二卷。据公私著作、邸报奏章等史料撰成。始自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止于次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戕。(2)清汪楫编。六十六卷。楫字舟次,休宁(今属安徽)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本书记事始自天启七年(1627)八月,止于崇祯五年十二
流寇长编
书名。一名《怀陵流寇始终录》、《寇事编年》。明末清初戴笠撰。十八卷,附录二卷。传抄本甚多,名称、卷数不一。上海涵芬楼旧藏《流寇长编》二十卷为原稿本,又藏有《流寇编年》三卷,应即《流寇长编》之简本。原中央图书馆刊印之《玄览堂丛书续集》,中有《怀陵流寇始终录》
长编
详细汇集编排历史资料,以备删定成书之用的底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先将各种资料按年月排比,称为长编,然后删定成书。其后李焘撰写北宋史,谦言不敢称《续资治通鉴》,乃名其书为《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书名。一名《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仲良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叙北宋九朝史事,卷帙浩繁。乃为之分门编类,以成是书。计太祖七卷、太宗七卷、真宗十四卷、仁宗二十四卷、英宗四卷、神宗三十四卷、哲宗二十六卷、徽宗二十八卷、钦宗六卷。卷中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书名。清秦缃业等辑注。六十卷。始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四月,止于钦宗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即高宗)即位。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久已散佚不全,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成五百二十卷。但缺治平四年四月至熙宁三年三月、元祐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
续资治通鉴长编
书名。宋李焘撰。五百二十卷。编年体北宋史。焘取北宋九朝史事,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著为此书。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的历史。自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四年(1177),分四次上进。淳熙十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并上《举要》六十八卷,《修换事目》十卷,《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书名。一名《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仲良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叙北宋九朝史事,卷帙浩繁。乃为之分门编类,以成是书。书中各有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李焘原书缺徽、钦两朝诸卷,借此得以考见崖略,尤为可贵。
长编
长编的词语属性 拼音chng bin拼音字母chang bian拼音首字母cb 长编的词语解释长编[ chng bin ] 为编写某种著作,先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按一定系统编排汇辑成稿,这个稿本就叫长编。 长编的详细含义 指卷帙繁多的书籍。宋曾巩《读书》诗:“长编倚修架,大轴解深囊。”撰写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