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长秋
中长秋
官名。秦朝至西汉成帝时置,属詹事,掌皇后宫中事务。官名,汉置,属詹事,掌宣中宫命,关通内外。见《汉书百官公卿表詹事》。
长秋监令
官名。即长秋令。
长秋监少令
官名。即长秋少令。
长秋监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内侍省置,设令一员、少令一员、丞二员,并用士人; 改内常侍为内承奉,置二员,给事为内承直,置四员,并用宦者; 罢内谒者官; 领掖庭、宫闱、奚官等三署,并参用士人; 后又置内谒者官。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名内侍监。官署名。隋大业三年(公元
大长秋丞
官名。汉魏两晋南北朝皆置。佐大长秋管理皇后宫事务。多用宦者。汉秩六百石; 魏、晋、宋七品,梁四班,陈八品、秩六百石;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八品上。北齐改名“长秋丞”。官名,为大长秋的副贰长官,助大长秋奉旨宣布中宫命令等,秩六百石,由宦者担任。见《后
大长秋
官名。西汉景帝中六年(前144)改将行置。或用士人,或用宦者,宣达皇后旨意,领受皇帝诏命,与詹事(中少府)、中太仆等并为皇后宫高级官员。秩二千石。有丞一员。东汉省詹事(中少府)、中太仆等官后,成为管理皇后官事务的最高官员,其职尊显,多由高级宦官迁任。属官有中宫仆、
长秋丞
官名。北齐置,为长秋寺属官。员二人,从七品上。
长秋少令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时置,为长秋监次官,从五品,用士人。官名。隋置,为长秋监的副长官。见“长秋监”。
长秋中尹
官名。北齐置。长秋寺次官,四品上。由宦者担任。
长秋寺
宦者官署。北齐置,掌管后宫诸宫阁事务。设卿、中尹为长贰,有丞、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员。下领中黄门、掖庭、奚官、晋阳宫、中山宫、园池、中宫仆等署及暴室局。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复置,秩正三品。掌武宗五斡耳朵户口钱粮等事,辖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二。置卿五员,
长秋
汉代皇后宫名,也以此名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詹事》:“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并属大长秋。”注:“师古曰:省皇后詹事,总属长秋也。”《后汉书百官四大长秋》:“其中长信、长乐宫者,置少府一人,职如长秋……帝祖母称长信宫,故有长信少府、长乐少府,位在长秋上。”参
长秋寺少卿
官名。元置,为长秋寺的佐官,见“长秋寺”。
长秋寺中尹
官名。北齐设置,为长秋寺的佐官,位次于卿。见“长秋寺”。
长秋寺卿
官名。北齐与元设置,为长秋寺的主官,见“长秋寺”。
长秋监
官署名。隋大业三年(607)改内侍省置,掌后宫事务。以令、少令为长贰,与寺丞并改以士人充任。下设内承奉、内承直,皆任用宦者。领掖庭、宫闱、奚官等三署,并参用士人。后又置内谒者官。唐武德四年(621)改称内侍监。
长秋寺
官署名。北齐置,掌诸宫阁,置卿、中尹各一人,以宦官任之。另有丞二人,亦有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员,领中黄门、掖庭、晋阳宫、中山宫、园池、中宫仆、奚官等署。又有暴室局。其中黄门,又有冗从仆射及博士四人;掖庭、晋阳、中山,各有宫教博士二人;中山署,又别有面豆局丞
长秋中尹
官名。北齐置。长秋寺次官,员一人,四品上,任用宦者。
长秋少令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置。长秋监次官,员一人,从五品,任用士人。
长秋
见“大长秋”。
大长秋
官名。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将行置。或用士人,或用宦者,宣达皇后旨意,领受皇帝诏命,与詹事(中少府)、中太仆等并为皇后宫内高级官员,秩二干石,有丞一员。其职尊显,多由高级宦官迁任。属官有中宫仆、中宫谒者令、中宫尚书、中宫私府令、中宫永巷令、中宫黄门冗从仆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