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兵部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兵部长官,职同兵部尚书。
御史长史
官名。西汉绥和元年(前8)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置长史如中丞,建平二年(前5)复故。元寿二年(前1)更名御史中丞为御史长史。东汉复名御史中丞。至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复置御史大夫,并置长史,然别置御史中丞。
八长史
麴氏高昌有八长史,即吏部长史、祠部长史、库部长史、仓部长史、主客长史、礼部长史、民部长史、兵部长史,相当于中原的尚书各部。八长史下有八司马,为长史佐官。
主客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国主客部长官,职掌同尚书。
吏部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吏部长官,职掌同唐吏部尚书。以吏部司马为其副,被派往诸城相监检校,则称城令。
右长史
见“左长史”。
王府长史
见“长史(1)”。
礼部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国礼部长官。职掌同尚书。
王府长史司
官署名。明代管理亲王府事务的机构。洪武三年(1370),始定亲王府官制,设王相府、参军府等。四年改参军府为参军司。九年又改参军司为长史司。十三年罢王相府后,升秩,总领王府庶务。长官为左、右长史,各一人,正五品。首领官为典簿。下辖审理、典膳、奉祠、典宝、纪善、良医
库部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国库部长官,职掌同库部尚书。
仓部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国置,为仓部长官,员一人,掌粮食仓储出纳。
州长史
官名。州衙佐官,与州司马同掌统州衙僚属,纲纪众务。唐初改州别驾置,上州从五品上,中州正六品上,下州正六品下。西都、东都、北都置牧,以亲王遥领,则长史总知其事。开元初,雍州、洛州、并州改为府,升长史为尹,从三品,专总府事。扬、益、并、荆四州为大都督府,亦置一
丞相长史
官名。西汉文帝始置,二人,后增为三人,秩千石,丞相府高级僚属,协助署理相府诸曹事,可出席朝议,参与重大案件会审,奉诏干预地方事务。哀帝后至东汉,改大司徒长史、司徒长史。三国、两晋、南北朝丞相权位极重,长史分置左、右。丞相出征,置行军长史掌军旅行伍,留府长史
牧府长史
官名。魏晋以后州牧皆于牧府中置长史属官,以为州牧之辅佐。十六国北凉主沮渠蒙逊自称州牧,置牧府长史。西凉李暠被推为大将军、凉公、秦凉二州牧,置牧府左、右长史及牧府左、右司马。
司徒长史
官名。东汉始置,员一人,秩千石。为司徒府僚属之长,佐司徒总管府内诸曹,亦参预政务。三国魏以后分置左、右长史。
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
书名。近人陶成章(会稽先生)撰。分三大部七时代叙中国历史上民族盛衰之迹。一为葱隆之部(自盘古至战国末),分邃古、太古、上古三时代;二为开展之部(自秦统一至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为中古时代;三为衰落之部(自唐玄宗天宝十四载至1904年),分近古、近世、近今三时代,并综论中国
祠部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国祠部长官,职掌同尚书。
长史
官名。(1)战国秦置,掌顾问参谋。秦汉沿置。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府及大将军、车骑将军等主要将军幕府皆置,为所在府署诸掾属之长,秩皆千石。掌府中诸务,并佐府主参预国政,其中丞相长史职权尤重。东汉三公府、诸主要将军府皆沿置,秩千石。魏晋南北朝时诸公府、将军
左长史
官名。(1)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分长史为左、右,总领相府诸曹。魏、晋、南北朝相国、丞相府例置。当时司徒府诸曹办理日常事务,司徒或置或缺,其左、右长史常置,统领诸曹。其余诸公唯置长史一员,加崇者方置左、右。秩千石。(2)十六国时都督府(太府)、牧府(少府)多置左、右长
丞相长史
丞相长史的词语属性 拼音chng xing zhng sh拼音字母cheng xiang zhang shi拼音首字母cxzs 丞相长史的百科含义 丞相长史是古代官名,设立时代是秦、汉。丞相长史的作用是协助丞相管理文书等事物的高级官吏,秩级为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