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铜印黄绶
官制用语。凡秩比二百石、四百石、六百石的官员,其官印为铜质,印绶黄色,刻文曰某官之印。
铜印墨绶
官制用语。即以铜铸成印章,在印柄系黑色的绶带,是标志一定官阶的服制,亦称铜印黑绶,规格在金印(章)紫绶、银印(章)青绶之下。汉朝规定吏秩在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者,多应用铜印黑绶。魏晋南北朝时,一些官职的地位、职掌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所用印绶规格,仍依汉朝旧制。如尚
铜印
铜质官印。汉朝吏秩比二百石以上,比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皆授铜印,绶带以官秩高低有黑、黄之分。秩比六百石以上,铜印黑绶; 比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后或沿用。南朝齐尚书令、仆、中书监、令、秘书监、丞、太子二率、诸府长史、卿、尹、丞、尉、中丞、都水使者,诸州刺史,皆铜
铜印墨绶
汉代秩在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的官员,授铜质官印,印柄系以黑色绶带。低于银章(印)青绶,高于铜印黄绶。魏、晋、南北朝时,虽官职品位、职掌已有很大变化,仍沿用汉代旧制。如尚书令、仆射主政务,实际权位远在九卿(银章青绶)之上,州刺史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亦超过郡太守(银章
铜印黄绶
汉代凡秩比二百石以上,比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皆授铜质官印,以其柄上所系绶带颜色区分高低等级。凡秩比二百石、四百石、六百石的官员,用铜印黄绶,刻文为“某官之印”。
铜印
铜质官印。汉代吏秩比二百石以上,比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皆授铜印,绶带以官秩高低有黑、黄之分。秩比六百石以上,铜印黑绶;比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后或沿用。南朝齐尚书令、仆,中书监、令,秘书监、丞,太子二率,诸府长史、卿、尹、丞、尉、中丞、都水使者,诸州刺史,皆铜
汉铜印丛
汉铜印丛的词语属性 拼音hn tng yn cng拼音字母han tong yin cong拼音首字母htyc 汉铜印丛的百科含义 《汉铜印丛》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清汪启淑辑,有8卷本和12卷本两种版本,收印亦有异同,版框均为绿色花格,每页2至6印。其中12卷本收印1200方。收录印章绝大部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