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都统军司
官署名。辽代北大王院、南大王院皆置都统军司,分别掌管北院和南院从属各军之政令;其长官为都统军使、副统军使。在“北面边防官”中,有些路也设此司。见《辽史百官志一、百官志二》。
都都统
官名。唐朝在大征伐时设行营都都统,战争结束,此官即免。“都都统”类似今天的“元帅”、“野战军司令”。《新唐书僖宗纪》:“二年正月辛亥,王铎为诸道行营都都统。”武官名。唐置,相当于元帅,掌征伐,事已即罢。《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记“黄巢之难,置诸道行营都都统。”
右翼军都统所
官署名。辽朝署,属北面官,皇帝亲征,兵分三路,右翼军都统所统右路兵马。官署名。辽置,属北面行军官。设右翼军都统以统领所部。
都统房
官署名。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都统使
使职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置,以户部尚书李峘除都统淮南、江东、江西节度、宣慰、观察、处置等使,都统之号自此始,总诸道军事。德宗建中元年(780),以汴州节度使李勉充河南汴州、宋、滑、毫、河阳等道都统使。宣宗大中五年(851),以特进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白敏中充邠
都统处置使
官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置,总诸道兵马,掌察所部善恶,不赐旌节。后行营亦置。又称都统使。
都统司
官署名。金朝置。统领一方军马进行征伐。收国二年(1116),太祖以征东京高永昌,置南路都统司。征奚部,又置奚路都统司,不久改为六部路都统司。后在咸州、曷苏馆、上京、泰州等处置司。每司统军五六万人,长官为都统、副都统。
都统长
官名。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置。领殿内之兵,直卫皇宫。
都统
官名。①军事统帅。前秦建元十九年(东晋太元八年,383),苻坚进攻东晋,征富家子弟二十岁以下者共三万余骑,以秦州主簿赵感之为少年都统,作为带领青年兵之将官。都统之名,始于此。南朝宋置,惟出征时设,以统率各领兵将军。北魏亦置,为皇帝左右亲信,有都统长,领殿内之兵
行营都统
武官名。五代时后梁置,总掌行营军事,其下有都虞候。《资治通鉴后梁纪一》记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以亳州刺史李思安代怀贞为潞州行营都统,黜怀贞为行营都虞候。”
六部路都统司
参见“都统司”。
协都统
军阶名。清末新陆军上等官阶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官员等级,分三等九级,始置。为上等第三级,任统领官,秩视副将,阶从二品。宣统元年(1909)修订,军佐冠以军医、制械等字样。
主衣局都统
官名。北齐置主衣局,属门下省。掌御衣服玩弄事。以都统、子统为正副主官。
保州都统军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保州路兵马。
行营兵马都统
官名。唐朝中后期临时设置,掌征伐,总诸道兵马,不赐旌节,兵罢则省。僖宗乾符五年(878)王铎曾充诸道行营兵马都统。
乌鲁木齐都统、副都统
官名。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设置乌鲁木齐都统及副都统,掌乌鲁木齐的军政,并在吐鲁番、巴里坤、古城及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县)各设领队大臣一人。所属各有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官,分别管理各城军政,而受乌鲁木齐都统的节制。
休官大都统
官名。十六国西秦置,掌管陇西少数民族休官部事务。《资治通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 “权千成为秦所逼,请降于金城王(乞伏)乾归,乾归以为东秦州刺史、休官大都统、显亲公。”胡三省注: “休官,杂夷部落之名。”
诸路兵马都统署
武官名。见“诸路兵马统署司”。
御营都统所
官署名。辽置,属北面行军官。设御营都统以统领御营军队。
中军都统
武官名。辽置, 见“中军都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