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柳湾遗址
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因1974年在青海乐都高庙乡柳湾村发现而得名。1974—1980年进行多次发掘,发现包括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的墓葬。半山类型多为规整长方形土坑墓,有头大尾小长方形木棺,少数有二至三件陶器置于棺中。马厂类型墓室多为不规则长方
陶寺遗址
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在山西襄汾县陶寺村。1978年开始发掘。发现房屋、窖穴、水井、陶窑、墓葬和大量石、骨、陶、玉、木、漆等制造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礼乐器。大面积的墓葬群(约3万平方米以上),为以往龙山文化遗址所未见,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
西樵山遗址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广东南海西南西樵山。1958年开始调查发掘。遗址是由二十多个地点组成的大规模石器制作场。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当时在露天和山洞里开采原料,以霏细岩为原料制作磨制石器,有以双肩斧、双肩锛为代表的成品,还有半成品和大量碎块。或以燧石为
皇娘娘台遗址
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齐家文化遗址。在甘肃武威市西北。1957年发现。发掘有窖穴、墓葬和居室,出土大量陶片、石器、骨器和红铜器、卜骨等遗物。窖穴在住室周围,以圆形最多,次为椭圆形,长方形较少,一般口径二至三米,深半米到一米左右。窖穴内多陶片、石器
元谋大墩子遗址
云南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1972—1973年进行过两次发掘,共发现长方形木结构房屋遗迹、成人的土坑墓葬及儿童的瓮棺墓。出土石器有石斧、双孔半月形石刀、砺石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用泥条盘筑法。器形多为侈口小平底鼓腹的罐类。纹饰主要是划纹和压印纹。一个陶罐中还发现了
昂昂溪遗址
东北地区以细石器为特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黑龙江齐齐哈尔西南的昂昂溪镇。1930年试掘,出土细石器、骨器、陶片等,又发现墓葬两座,随葬手制、灰褐色、火候低、饰有绳纹或划纹的陶缽与陶罐,以及石斧、石锥、石刀、骨枪头、鱼镖、骨锥、骨刀柄等。1960年两次调查,又发
奴拉赛沟古铜矿遗址
西周末和春秋战国时期古铜矿遗址。在今新疆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的天山奴拉赛沟谷,喀什河南岸。已发现古代采矿竖井口十余处和冶炼遗址一处。采矿平硐内有大量横空支架的圆坑木,两端插入矿壁,上下数层。还有大量采矿和碎矿用石器。冶炼遗址处发现有经过粗炼的圆龟背形铜锭,
元君庙遗址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在陕西华县柳子镇。1958年发现,清理出一批墓葬,以集体二次葬为主。另外还发现两座较特殊的墓葬:一座是男性老人二次葬,以石块堆砌成棺,随葬尖底瓶等。另一座是女孩二次合葬墓,墓坑底铺整齐的红烧土块,随葬丰富,除尖底瓶一、罐二、缽三、骨针一外
元大都遗址
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1964—1974年发掘居址和建筑遗存十余处。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600米,东西宽约6700米,面积约50余平方公里。南城垣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垣即明清北京内城的东、西垣,北城垣
人民公园遗址
商代遗址。位于河南郑州市人民公园,1954年于此发现商代墓葬十九座、窖穴八个。早期窖穴为长方形,出土物与二里岗期遗物同;晚期窖穴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出土物与殷墟风格同;墓葬皆为小型,一般长2米、宽1米,墓室为土坑竖穴,棺椁已朽,人头东向。腰坑中或二层台上多殉狗,殉人
周原遗址
先周和西周时期的重要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北部的岐山脚下,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据文献记载,当地为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率众迁居之处,西周时期仍是重要的政治中心。自古以来,这一带地方即曾多次出土西周有铭铜器,最著名的有大丰簋、
古荥镇冶铁遗址
汉代冶铁遗址。位于河南郑州古荥镇的汉荥阳城西墙外,面积 12 万平方米。经 1965、1975—1976年两次发掘,在1700平方米面积内,发现炼铁炉炉基两座,大量炼渣及与冶铁有关的窑、井、耐火砖、泥范、风管等遗物。出土铁器三百十八件及许多陶、石器。其使用期限约从西汉中晚期延
古格王国遗址
在西藏普兰县。古格建立于公元十一世纪初,其王是藏王朗达马后裔爱达微松系诸王的一支,1630年被拉达克所灭。现存遗迹有城堡、宫殿、寺庙等;还保存有明代及其以前的壁画、佛像和古代写本,在王宫里还发现武器、甲胄和日用器物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皖南古矿冶遗址
古代重要矿冶遗址。1984年发现于安徽南部繁昌、南陵、铜陵、贵池、青阳等地。据调查和发掘,其时代上起西周晚期,下迄北宋。遗址分布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已清理的铜陵金牛洞西汉矿井,系露采后再坑采;南陵小破头山六朝采场,系浅地层群井式采法。冶炼遗址以南陵江木冲、冷水
火烧沟遗址
1976年发现于甘肃玉门火烧沟的古文化遗址。年代约当齐家文化后期。类似遗存在河西地区从民乐至酒泉、玉门都有分布。火烧沟主要是墓葬,曾清理三百多座,大多为竖井带台的侧穴墓,以单人仰身直肢为主。已使用青铜或红铜器,模铸为主,有斧、镢、镰、凿、刀、矛、锥、针、钏、泡
约特千遗址
新疆古城遗址。在今和田西10公里处。主要为一洼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文化遗物深埋于3—6米厚的冲积层下。1949年前出土大量金页、金箔花形饰片、小金鸭、佛像、附饰动物形象的陶器及人形陶饰、玉石残件等。未经科学发掘。一说为汉唐于阗国都城遗址。
涧沟遗址
古文化遗址。在河北邯郸市西涧沟村。1957年开始发掘。遗址包括龙山、商和东周至汉代的三种文化堆积。龙山文化分布最广,遗物丰富,发现有窖穴(其中壁上有火坑者当为地穴或半地穴式住屋)、房基、陶窑、水井、葬坑、小儿瓮棺葬及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等。龙山文化房基内发现有斫
仓城村铸铁遗址
战国时期铸铁作坊遗址。位于新郑郑韩故城东城内西南部、仓城村南。在此已发掘出熔炉、烘范窑各一座及一批铁器和陶范。熔炉已残,仅存炉底,直径约1.7米,炉底东北约2米处和西北约1米处,各发现一个口小底大的袋状竖穴,深5.4米,口径0.8米,底径分别为1.8和2米,均有一砖砌小
渤海上京遗址
即渤海国古城,或称龙泉府遗址。位于今黑龙江宁安西南东京城镇。渤海国京城原在东京龙原府。唐天宝时,三世文王大钦茂始迁上京。三十年后复迁东京。贞元时,五世成王大华玙再迁上京。两度为都,前后历一百六十余年。大钦茂为王五十余年,倾慕中原文化,京城形制、布局仿长安,
东下冯遗址
古代文化遗址。因首先在山西夏县东下冯村发现而得名。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74年以来发掘,下层为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上层为商文化二里岗期。遗址有里、外沟。里沟长宽均约130米,外沟长宽均约150米,两沟相距5.5—12.3米。居住遗址三十余处,窑洞较多,余为地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