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北首岭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陕西宝鸡金陵河西岸。年代为公元前5100—前3790年。1958—1978年发掘。面积约6万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前者出于遗址的下层,出土的彩陶钵与鹅蛋形三足陶罐等有独自的特点,故命名为“北首岭下层遗
铜山丘湾祭祀遗址
商代遗址。位于江苏铜山县檀山集东南。范围约3000平方米。1959年以来已发掘733平方米。遗址内除少数龙山文化遗物外,主要是商代遗存,有居住地基(包括柱洞和火塘)、窖穴、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卜用甲骨及装饰品等。在遗址中部发现一特殊葬地:四块未经人工制作的大石紧靠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春秋至汉代的铜矿及冶炼场。1965年在湖北大冶县(今市)西北3公里的铜绿山一带发现而得名。遗址长2公里,宽1公里,发现矿井和炼铜炉。矿井分竖井、斜井、水平井三种,深入地下40—50米。坑道用木架支撑,井下有排水系统和通风设施。在不同时期的井内出土的开采工具有:木质的锤
二里岗遗址
商代中期遗址。位于河南郑州市区东南,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600米,与郑州商城有机联系。1951年和 1953年曾在二里岗西北进行发掘,共开探沟五十五条,在探沟T1内发现上下层叠压关系,出土陶鬲、大口尊、斝、盆等器物有明显区别,下层多卷唇的鬲和短颈的大口尊,上层多折唇
西团山遗址
东北地区原始文化晚期遗址。1947年发现于吉林市西团山。主要是墓地,以石板或石块为棺,盖石厚大,有的尾部有存放陶器的附棺。多单人仰身直肢,头朝山上,脚朝山麓,亦有屈肢。墓中有随葬数量不等的猪下颌骨、石器、陶器及玉管等装饰品,男多箭镞,无纺轮,女性相反。同类遗址
西水坡遗址
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与东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县新民街南部。属仰韶文化后冈类型。其年代为公元前4665—前3987年。1987—1988年发掘。揭露面积5000多平方米。发现有房子、窖穴、陶窑、墓葬与陶器、石器等遗物,包括仰韶、龙山、东周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在仰韶文化地层
琉璃河西周遗址
西周早期燕国墓地和城址。位于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自1972年起多次调查、发掘。墓地以京广铁路为界,分东西两区。西区已发掘三十三座墓、三个车马坑,其中七座墓有殉人八个,随葬器物组合与殷墟相近,青铜器上的族徽常见于商代器物,应为商代遗墓。东区发掘二十七座墓、两个车
石岭下遗址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武山石岭下村。年代为公元前3900—前3200年。1947年发现,1957—1962年经多次复查。在遗址中发现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地层之下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地层之上,存在着一种过渡性的文化层。该层遗物的文化面貌接近于马家窑类型,
昙石山遗址
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54年发现于福建闽侯县恒心乡昙石山。前后多次发掘,揭露出灰坑(窖穴)、火塘、窑和墓葬等遗迹,出土遗物有陶制的釜、钵、罐、碗、盘、豆、壶、纺轮、陶拍、网坠,石制的斧、锛、凿、双孔石刀、镞,骨制的锥、镞,蚌制的刀、铲、刮削器等,以及猪
新郑仓城战国冶铸铁遗址
1964年发现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内的铸铁遗址。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试掘时发现有内径达1.7米的熔炉,及长2.75米、宽1.75米的烘范窑,还有大量铁工具与农具的泥铸范及少量石范,是战国时韩国的大型铁农具制造作坊。
三星堆遗址
四川地区的古文化遗址。位于广汉南兴乡(旧名中兴场),1929年以来在这一带出土过玉器和石器。1980年起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发现房址十八座、灰坑三个、墓葬四座。遗址共分五层文化层,分为四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多手制,少数轮制,除盉外不见三足器;纹饰以绳纹为最多,至晚
南阳瓦房庄汉代铸铁遗址
汉代以铸铁为主兼有炒铁、锻铁的大型工场。位于今河南南阳。原处汉宛城内,面积12万平方米。1959—1960年在3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熔炉七座,出土大量炼渣、木炭、铸范、耐火砖、风管和铁器等。该工场使用时间较长,约从西汉中期延续至东汉末期。熔炉系用耐火砖砌筑,耐火砖的
王城岗遗址
河南西北部的一处古代遗址。位于登封告成镇西的王城岗,总面积近10000平方米。1977—1980年共发掘8575平方米,文化内涵包括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文化二里岗期、晚商和春秋战国文化堆积,其中以龙山文化时间延续较长,可分为五期,各期陶器形制、纹饰等特征一
王湾遗址
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河南洛阳西郊涧河右岸。1959—1960年进行两次发掘。文化堆积层厚3米左右,内涵丰富,除上层有周以后的文化堆积外,新石器时代文化可分为三期:一期属仰韶文化,三期属河南龙山文化,二期则介于两者之间,属过渡性文化层。一期仰韶层发现房基墙
昌都卡若遗址
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城东南的卡若村,地处海拔3100米的澜沧江西岸台地上,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1978—1979年发掘,遗存分早晚两期,距今约5300—4100年。遗址中发现房屋二十八座,分为半地穴式,地面建筑和石墙建筑,石墙建筑属晚期。石器以打制为主,
侯马铸铜遗址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晋国铸造青铜器作坊遗址。位于山西侯马市西,1959年开始发掘,已发掘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出土铜锭、铅锭、陶范和铸造铜器用的工具。陶范有三万余块,可辨出器种的有千余件,包括礼器、兵器、生产工具和车马饰等。陶范中成组配套的百余套,由此认识到陶范的制
洛阳北窑村西周铸铜遗址
西周前期铸铜作坊遗址。位于河南洛阳瀍河之西,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1973年发现以来已探出烘范窑三座,发现大量红烧土块、陶范块、熔炉残壁、铜渣等。清理出的一座窑体近方形,顶呈拱形,烟囱在顶部中间,北面火门与窑底平行,窑腔内有较厚草木灰及碎范块。遗址出土大量熔炉残
洛阳战国粮仓遗址
战国中晚期的粮仓遗址。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共青路东段、胜利路西侧,洛河与涧河汇合处以北不远处。1970年发现,已探明粮窖七十四座,大致东西成行,南北成列,分布于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的范围内。粮窖均为圆窖,口大底小,纵剖面呈倒置的等边梯形,壁坡度大,一般口径
半山遗址
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遗址。在甘肃广河县半山,是晚于马家窑类型、早于马厂类型的半山类型典型遗址。参见“马家窑文化”。
下王岗遗址
河南西南部古文化遗存。在淅川县城南下王岗村北。1971年开始试掘,文化层厚约2—4米,包含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的不同文化层,而以龙山文化堆积层最厚,遗迹、遗物最丰富。这里揭露出仰韶、屈家岭、龙山三种文化的叠压关系,不仅证明三者之间的时间早晚,而且可以看出它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