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通考
通考
官吏考核制度。明朝定为考满之法。见“考满”。
俄国政俗通考
书名。印度广学会辑。清末任廷旭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译。三卷。记叙俄国历史沿革、地理风俗、政法教派、幅员民族、重要城邑、文事武备、河道铁路、耕牧制造以及帝王业绩等。前言述译者主旨是针对俄国垂涎中国西北边境及东三省而“骎骎东下”的形势,帮助国人了解俄国的情况以防
续文献通考
书名。(1)明王圻撰。二百五十四卷。万历十四年(1586)成书。分类较《文献通考》多节义、谥法、六书、道统、氏族、方外六门,合计为三十考。记事接《文献通考》,上起南宋嘉定年间,下至明万历初年,尤以明代部分最为丰富。兼有《通志》之长,既收人物,又分条标明,以致体例杂
诸房旁通考校图
宋礼部贡院考官分工考校试卷时使用的一种图。宁宗时,试卷进入贡院,即分给各房考官考校,并绘制分俵各房情况示意图,称“诸房旁通考校图”。如第一场试卷在某房,第二、三场试卷在某房,披图即见。
读礼通考
书名。清徐乾学撰。一百二十卷。始撰于康熙十六年(1677)。二十九年续加订定。得阎若璩、万斯同、胡渭等协助,三易其稿而成。著者去世二年后,于康熙三十五年刊行。分丧期、丧服、丧仪节、葬考、丧具、变礼、丧制及庙制等八类。以通考《仪礼》、《礼记》中之丧礼为主,博及诸经
读通考
书名。清黄式三撰。二卷。黄氏读《文献通考》时分篇进行评论,著《读田赋考》、《读钱币考》、《读户口考》、《读职役考》、《读征榷考》、《读选举考》、《读郊社考》等。收入光绪十四年(1888)《儆居遗书》。
皇朝续文献通考
书名。又名《清朝续文献通考》或《清续文献通考》。近人刘锦藻编撰。上继乾隆年间修成的《皇朝文献通考》,故名。为清中后期行政制度、社会经济制度及科技文化教育、军事制度的资料汇编。体例基本依《清朝文献通考》分门、目编纂,但门、目增多,由前书二十六门增为三十门(外
清文献通考
书名。清嵇璜等奉敕撰。三百卷。记清代前中期行政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的资料汇编。初与《续文献通考》共为一编,以续马端临《文献通考》。后将清初至乾隆年间一段分开,依类编纂,别自为书。以乾隆五十年(1785)为断限,于五十一、二年间撰成。成书时嵇璜正以大学士充三通馆正总
五礼通考
书名。清秦蕙田撰。二百六十二卷。蕙田以徐乾学《读礼通考》阙略不备,乃因其体例,网罗众说,历时三十八年,凡四易稿。分七十五类,于五礼古今沿革,本末源流,异同得失,都详加考订。《通典》、《通考》所载礼制,大多专据正史志书,本纪列传不加搜采。是书则遍采纪传,参校
通考
见“考满”。
续文献通考馆
清代修书馆名。乾隆十二年(1747)开设。设总裁官三人,以翰、詹人员充任纂修官,编纂《文献通考》续编。三十二年成《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二书。后命再加修门增辑,并纂修《通典》、《通志》续编,而另设三通馆,续通考馆馆务即停。
续文献通考补
书名。清朱奇龄撰。四十八卷。是书为补充明王圻《续文献通考》而作,但为抄本,未尝刊行。
授时通考
书名。清鄂尔泰等奉敕撰。七十八卷。成书于乾隆元年(1736),一说始纂于乾隆二年,成书于乾隆七年。内分八门:一“天时“,除总论农业外,仿农家月令,辑录各节候农业生产事宜;二“土宜”,分述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项;三“谷种”,论述各种农作物;四“功作”,记叙垦耕至
清朝续文献通考
即“皇朝续文献通考”。
清续文献通考
即“皇朝续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
书名。元马端临撰。三百四十八卷。杜佑《通典》叙历代典制,至唐天宝而止,其后阙而未备,端临乃因杜书而广之,撰为是书。始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前后,告成于大德十一年(1307),历时二十余载。凡分二十四门,其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
皇朝文献通考
即“清文献通考”。
新时务通考
书名。一名《壬寅年新时务通考》。清末储桂山编。四卷。是书搜集光绪二十八年(1902)报章所载时事而成。凡大事考、政治考、经济考、实事考四种。仿照纲目体例,按年月先后记述各国重大事件,及时局、内政、外交、文事、武备、理财、通论、史事等方面重要史实,并于《实事考》末
时务通考
书名。清末杞庐主人等辑。三十一卷。汇辑中外通商以来有关时务之著述、论说而成。虽备科场之用,亦在宣传变法。分天算、地舆、公法、约章、使臣、税则、钱币、礼制、兵政、律例、工政、铁路、矿务、电报、邮政、农桑、商务、教务、学校、官制、议院、史学、算学、化学、电学、
六典通考
书名。清末阎镇珩撰。二百卷。成书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阎氏字季蓉,湖南石门人。光绪十四年客于浙幕时,以秦蕙田《五礼通考》所叙五礼仅六典之一端,遂因其例推而广之,历十三年成书。分设官、爵命、禄制、宫政、邦计、膳饮、奄寺、医政、民政、教典、宾兴、委积、荒政、市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