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誊录官
见“誊录”。
誊录院
官署名。又称誊录所。宋朝贡举考试掌管誊录试卷的机构。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始置。举人纳卷后,密封卷头,编写字号,发送誉录院,在宦官监督下,由誊录官指挥数百名书手抄录成副本,再以副本送考官考校定等。此后,各级贡举考试皆设。宋代贡院所属机构。大中祥符八年(公元
誊录
①官名。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属“外帘官”。凡乡、会试后,均选书吏将试卷另誉他纸,再送考官评阅,以防舞弊。且选官监督誊写,称誊录官,简称“誊录”。其充当誊写之书吏亦称“誊录”。②清朝方略馆等机构中充任缮写之吏员。③ 贡举考试中的一项规定。北宋真宗大中祥符
律例馆誊录
官名。清朝刑部所属律例馆之属官。乾隆七年(1742)设。六人,以刑部笔帖式充任。掌誊抄缮写。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
誊录考试
清代修书之馆与玉牒、国史、实录、方略、会典各馆均各设置缮写之人,名为誊录。除由顺天乡试荐举未中之生员及会试荐卷未中之举人挑取誊录外,凡举贡生监均可应考。考取分配入各馆的誊录、举贡生监合为一班,贡监生用三人,举人用一人,五年期满议叙,举人以知县用,贡监生员以
誊录所
见“誊录院”。
誊录院
官署名。又称誊录所。科举考试中掌管誊录试卷的机构。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礼部试始置。举人纳卷后,密封卷头,编成字号,发送誊录院,在宦官监督下,由誊录官指挥数百名书手抄录成副本,再送考官考核定等。此后,各级考试均设。后历代沿设,称誊录所。
誊录官
官名。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属外帘官。自宋代于考场设誊录院(所)以后,历代因之,负责士子考卷之誊录事。誊录院(所)均设专官管理,称誊录官。参见“誊录①”。
誊录
①防止科场作弊的措施之一。宋始行。大中祥符八年(1015)礼部试,行誊录之法。举人纳卷后,由封弥院密封卷首,送誊录院,由书手抄录副本,以副本送考官考校定等第。其后,殿试和各类解试皆行此法。金、元、明、清皆因之。明清规定,考生试卷用墨笔,誊录手一律用红笔,且不得携
誊录
誊录的词语属性 拼音tng l拼音字母teng lu拼音首字母tl 誊录的词语解释誊录[ tng l ] 誊写;过录:~文稿。 誊录的百科含义 誊录,指 誊写;抄录。 誊录的近义词 誊写,抄写,书写,缮写,钞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