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西夏文缀
书名。清末王仁俊编。二卷。西夏一代文献多散佚不齐。光绪年间王氏于编集《辽文萃》同时,致力西夏文献搜辑。从宋、辽、金三史及《西夏纪事本末》、《东齐录》、《松漠纪闻》、《朔方新志》、《千百年眼》等史乘笔记和碑铭拓片中,辑得诗文、表奏、碑铭等西夏文献二十七篇,编
西夏文
西夏建国后创制的文字。野利仁荣奉元昊命创制。共六千余字。文字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整,笔画繁杂,用点、横、竖、撇、拐、拐钩等组字。楷书多用于雕版,篆书散见于金石,行草常用于手写。绝大多数为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类似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象形字和指事字极少。
西夏文泥金写经
西夏文佛经。经页厚韧,呈紫青色,以赤金楷书写成。传世有《金光明最胜王经》,残存二十二页,为该经卷一、卷五和卷十的片断。经末有西夏神宗遵顼的发愿文,光定四年(1214)作。今藏西安市文物局。另有《妙法莲华经》六册,今藏法国巴黎图书馆。
保定西夏文经幢
西夏文石刻。明弘治十五年(1502)立。石质。由顶盖、幢身、基座三部分组成,平面呈八角形。共两座。一号幢通高263厘米,二号幢通高228厘米。幢身第一面上部刻幢额三个大字“相胜幢”,第一行题款分别记明:明弘治十四年、十五年兴善寺的沙弥巴答那征、比丘师圆寂,在塔院墓地造
莫高窟西夏文题记
西夏石窟题字。在二十三个窟中有四十五条题记。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书。多为墨书,间有刻划文字。有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等。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修窟造像、清理积沙等,涉及西夏社会生活、佛教信仰。
西夏文大藏经
又称番文大藏经、河西字大藏经。大藏经名。西夏建国初,由景宗元昊提倡,以国师白法信、白智光等主持,以西夏文译佛经。经五十多年,至崇宗天祐民安元年(1090),共译出三千余卷。底本为汉文宋开宝藏。后又从藏文佛经翻译一部分。曾木刻印行。西夏亡后,元朝在杭州刻三千六百二
榆林窟西夏文题记
西夏石窟题字。在十六个洞窟中有四十七条题记。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书。多为墨书,间有刻划文字。有长篇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清理积沙等项,涉及西夏国名、职官、亲属称谓和佛教信仰。
西夏文石刻
西夏文石刻的词语属性 拼音x xi wn sh k拼音字母xi xia wen shi ke拼音首字母xxwsk 西夏文石刻的百科含义 刻有西夏文字的碑、幢等石刻。西夏文字于1036年颁布,西夏亡国以后(1227)仍为党项族所使用,经元代直到明末仍有西夏文石刻。其后就成为世人所不认识的文字。20世纪初,大
西夏文大藏经
西夏文大藏经的词语属性 拼音x xi wn d zng jng拼音字母xi xia wen da zang jing拼音首字母xxwdzj 西夏文大藏经的百科含义 汉文大藏经的西夏文译刻本。始刻时间不详。元大德六年(1302)刻成,共3620余卷。据现有不完整的记录,先后共刷印140余藏,但今已无全藏可见,经版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