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蒙古
蒙古黄金史
书名。蒙古文历史著作。(1)即《小黄金史》。(2)全名《古昔诸汗所树治国纲要黄金史》。俗称《大黄金史》。喇嘛罗卜藏丹津修于十七世纪下半叶。为与其他同名书相区别,学界称为《罗氏黄金史》。书中包括自十三世纪至十七世纪蒙古主要史实,尤以保存《元朝秘史》蒙文原文共二百三
蒙古国子监
官署名。元至元十四年(1277)设,掌管蒙古国子学。隶蒙古翰林院,秩从三品。设祭酒一员,从三品;司业二员,正五品;监丞一员,正六品。
蒙古畏兀字
蒙古国时期创制的蒙古文字。系应用古畏兀字字母拼写蒙古语言。始行于成吉思汗建国时期。据《元史塔塔统阿传》,成吉思汗灭乃蛮,获乃蛮汗傅畏兀人塔塔统阿,命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蒙古语,形成此种文字。元人称蒙古畏兀字。元世祖时,八思巴创制新体蒙古字,规定为元朝官方文
蒙古佛教史
书名。全称《叙述大蒙古地区佛教缘起之佛教明灯》。济美日必多吉撰。成书年代不详。有蒙藏典籍刊行会1930年刻印复制本传世。主要叙述元、明、清三代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发展;达赖、班禅与蒙古振兴佛教的关系,哲布尊丹巴在蒙古、察雅班哲达在西蒙古传播佛教的情况;甘、
蒙古衙门
官署名。清代特置管理蒙古事务之机构。崇德元年(1636)置,以承政为主官,又设参政等官佐之。三年以蒙古部落尽来归附,改置理藩院,遂废。
蒙古律例
书名。清法令汇编。十二卷。书中大部分条例为乾隆年间奏定。内收清政府为蒙古制定的有关官职、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卡哨、盗贼、捕亡、杂犯、断狱等方面的具体法律条文。
蒙古秘史
见“元朝秘史”。
蒙古新字
元代八思巴新制蒙古字的初称。世祖至元六年(1269)二月,下诏颁行,称蒙古新字。七年,改称蒙古国字。八年正月规定,今后不得称新字,蒙古新字之名遂废。
蒙古寒札
又译蒙可哈勒札、木哥汉札、忙哥。蒙古忙兀部人。畏答儿之子。畏答儿因与汪罕部作战负伤致死。汪罕灭后,受成吉思汗赐只里吉民百户,并收聚散亡各处的忙兀部人,长左翼千户。木华黎南攻时,所属忙兀千户从征,为木华黎所辖十军之一。元太宗八年(1236),受封泰安州五户丝户二万
蒙古源流
书名。原名《汗等宝贝史纲》。明末蒙古萨囊彻辰著。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乾隆四十二年(1777)译为满文,复由满文译成汉文。原书不分卷,后人或分为三部,或分为十章,汉译本为八卷。作者自称据《古昔蒙古汗等源流大黄册》等七种蒙、藏文资料写成。内以佛教传播附会蒙古族起源
蒙古官学
学校名。清代理藩院所属学校之一。乾隆十二年(1747)设立于咸安宫官学内。设管理事务大臣一人,以理藩院尚书简充;总裁三人为主官;教习蒙古二人,额外教习一人。掌教授蒙古经书及阿里嘎里字韵并书写马术克蒙古翻译等字。学生来自八旗蒙古各旗,每旗三人,共二十四人。其经费及供
蒙古图志
书名。清龚自珍撰。龚氏留心时势,研究西北边塞、部落、世系、风俗、山川形势、源流合分。道光元年(1821)订定体例,撰写是书,凡图二十八,表十八,志十二。逾年,书成大半而毁于火灾,遂中辍。残存《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蒙古像教志序》、《蒙古水地志序》、《蒙古台卡志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书名。清祁韵士等奉敕撰。始纂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五十四年钦定成书,凡一百十二卷,后经增修,始成百二十卷。仿《宗室王公表传》,前表后传,一部落为一表传,战功显赫者立专传。以内阁大库所贮实录、红本和《皇舆全图》及理藩院所存各部落世谱档案写成,是研究清代西藏、
蒙古翰林院承旨
官名。元代置,为蒙古翰林院长官。建院时置一员,后屡增至七员。秩从一品。下置学士二员,正二品;侍读学士二员,从二品;侍讲学士二员,从二品;直学士二员,从三品;侍制四员,正五品;修撰二员,从六品。
蒙古勒克哷青吉斯
即“马可古儿吉思”。
蒙古卫拉特法典
书名。简称《卫拉特法典》。蒙语称察津必扯克(法典、法律文献之意)。明崇祯十三年(1640),巴图尔珲台吉、扎萨克图汗召集厄鲁特、喀尔喀诸部封建主会盟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说会盟于扎萨克图汗驻牧处)时制定。用回鹘式蒙古文书写。内容包括僧侣和宗教、驿传运输和赋役、氏族生
蒙古源流笺证
书名。清末沈曾植等撰。八卷。萨囊彻辰《蒙古源流》为记元以后蒙古族史之重要著作,原汉译本经蒙、满文转译,颇有舛误。沈氏博采正史、方志、佛典等数十种资料,对其进行校勘、疏证和注释。于原书人名、地名、蒙语音训、史迹,皆有考订。如据《藩部要略》和《西域图志》考出厄
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代侍卫亲军指挥机构。至元十七年(1280)由蒙古侍卫总管府改立,掌编入卫军的蒙古军士。大德七年(1303),分为左、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族谱
又名《蒙古家谱》。书名。清博尔济吉特罗密撰。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博清额续纂。不分卷。记述自成吉思汗至林丹汗的家族史,其中有关博尔济吉特氏与清朝的关系,以及蒙古诸部归服清廷的部分,史料价值较高。
东蒙古
一般对明代瓦剌和西域之外的其余蒙古各部的统称。参见“瓦剌”。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