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理藩院蒙古房
清理藩院内部机构。掌蒙文翻译及蒙文题本之事。设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均由蒙古人充任,并有经承一人。
外蒙古
地区名。指蒙古高原北部,以别于高原南部的内蒙古。清代分为喀尔喀四部和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二区。喀尔喀四部及其所附额鲁特、辉特二部,分为四盟:车臣汗部二十三旗组为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土谢图汗二十旗组为汗阿林盟;赛音诺颜部二十一旗与额鲁特部二旗组为齐齐尔里克盟;札萨
蒙古军
元代镇戍兵的一种。由内迁的蒙古人组成,驻屯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为专业性的军队,世代服兵役,军士之家称为军户。
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置,掌管山东河北地区各路军民科差征进,以及调遣军马等事务,权力甚大。秩从二品,以大都督三员为长官,同知、副各一员为次官。辖左、右手万户府、拔都万户府、哈答万户府、蒙古回回水军万户府、记都哥万户府。官署名。元置,为地方军事指挥机构
西套蒙古
又称西套厄鲁特。旧称贺兰山以西、河西走廊以北阿拉善厄鲁特、额济纳旧土尔扈特二旗为西套蒙古。阿拉善厄鲁特地处贺兰山地,至京师五千里。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该部首领和罗理请视四十九旗例编佐领,授扎萨克,诏封和罗理多罗贝勒,给扎萨克印。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在阿拉善旗
额鲁特蒙古
即“厄鲁特蒙古”。
尼鲁温蒙古
传说成吉思汗的远祖母阿兰果火寡居时,夜梦白光自天窗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果火遂有孕,产三子。后三兄弟子孙繁衍为若干部,统称“尼鲁温”,意为“腰”,表示其来源纯洁。尼鲁温各分支皆视为同族,互不通婚。
赤斤蒙古卫
即“赤斤卫”。
满洲蒙古御史题名
书名。清苏芳阿编。一卷。辑录满洲、蒙古御史姓名等而成。清初至乾隆七年(1742),仅列人名,未详分年代。乾隆八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则注出年份、旗别、官阶并字号。初编成于道光时。后佚名续补至光绪十年(1884)。有光绪刊本。
出使蒙古记
见“卢卜鲁克”。
迭儿列斤蒙古
传说远古时蒙古人的祖先为异族所灭,仅余两对夫妻遁入也里古捏昆山谷(今额尔古纳河附近)中,子孙繁衍为蒙古部。后成吉思汗远祖母阿兰果火感天光生三子,子孙别为尼鲁温部,其余各部则通称为迭儿列斤,意谓一般的蒙古人。
达木蒙古
清初随和硕特部顾实汗入藏后留牧于拉萨正北、纳木湖东南,达木(亦作达穆,藏语的音译,今西藏当雄)境内的蒙古部落。顾实汗及其后裔统治西藏时,夏令,汗王领此部游牧于达木一带;冬季,部众间或随汗王入居拉萨。颇罗鼐起兵对抗阿尔布巴,迁回藏北,即得此部之助,后归附于颇罗
左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代侍卫亲军中指挥机构之一。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以蒙古侍卫总管府依五卫之例,建指挥使司。成宗大德七年(1303)改左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领以都指挥使三人,副使二人,佥事二人。下辖千户所七翼,蒙古字、儒学教授各一人。
蒙古
①族名。辽、金时又译萌古、蒙骨、蒙古里等。唐代为室韦之一部,称蒙兀,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畔。回鹘国亡,西迁,进入蒙古高原东部,分迭儿列斤、尼鲁温两大支,繁衍为许多部落。金代,各部趋向联合,称合木黑蒙古(意为一切蒙古人之部落),推举葛不律汗、咸补海汗等为首领
蒙古国字
元代八思巴创制的蒙古字的官方名称。至元六年(1269)颁行时,称蒙古新字。次年,正式定名为蒙古国字,简称蒙古字。
蒙古译语
元代编纂的汉、蒙古语词对照词书,收于《事林广记》续集卷八。顺帝至元六年(1340)刊本题《至元译语》。书分天文、地理、人事、君官、鞍马、车器、五谷、饮食、身体、衣服、器物、文字、珍宝、飞禽、走兽、虫鱼、草木、菜果、数目、时令、方隅、颜色共二十二门,收词五百余,在
蒙古札记
书名。近人王国维撰。不分卷。王氏研究蒙元史事时,于《元朝秘史》眉批颇多。后将其可存者六则,合《西使记》札记一则成此编。在版本校勘上补讹误者达六、七十事。于蒙古史研究颇有参考价值。
蒙古翰林院
官署名。设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秩从二品,专掌蒙古文字诏敕文书及译写一切文字。大德五年(1301),升正二品。皇庆元年(1312),又升为从一品。置承旨、学士等职,下辖蒙古国子监、蒙古国子学等机构。
蒙古繙译房
简称蒙古房。官署名。清代理藩院所属机构。设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均由蒙古人担任),经承一人。掌蒙古文翻译及蒙古文题本事宜。
蒙古游牧记
书名。清张穆撰。十六卷。作者于道光年间应祁嶲藻延请,复校祁韵士《藩部要略》时,以为编年史书当与郡国地志相为表里,遂广采《清会典》、《大清一统志》等书中有关蒙古史料,撰为是书。全书以史志体例,分述自古至清道光年间蒙古各部游牧所在、舆地形势、道里四至和历代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