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菽粟当赋
西汉政府实行的一种赋税政策。西汉算赋、口赋原定交纳货币。昭帝时因谷价常贱,曾于元凤二年(前79)、六年两次下诏三辅(今陕西西安附近)、太常(太常所管各县)等地得以菽粟当赋,即算赋、口赋可以交纳菽粟。
菽粟
菽粟的词语属性 拼音sh s拼音字母shu su拼音首字母ss 菽粟的词语解释菽粟[ sh s ] 泛指粮食:布帛~。 菽粟的百科含义 菽粟,拼音sh sù,指豆和小米,泛指粮食。 菽粟的详细含义 豆和小米。泛指粮食。《墨子尚贤中》:“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汉桓宽《盐铁论授时》
布帛菽粟
布帛菽粟的词语属性 拼音b b sh s拼音字母bu bo shu su拼音首字母bbss 布帛菽粟的词语解释布帛菽粟[ b b sh s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 后用来泛指生活必需品。菽:豆类。粟:谷类。 布帛菽粟的百科含义 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
不辨菽粟
不辨菽粟的词语属性 拼音b bin sh s拼音字母bu bian shu su拼音首字母bbss 不辨菽粟的词语解释不辨菽粟[ b bin sh s ]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辨菽粟的百科含义 不辨菽粟:意思是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
《布帛菽粟》来历意思解释
菽:豆类的总称。粟:谷子。用以比喻虽属平常,但却一日不可缺少的事物。汉.晁错《论贵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明.李贽《焚书.复耿侗老书》:“日月常而千古常新,布帛
《不辨菽粟》来历意思解释
犹不辨菽麦。粟,小米。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见“不辨菽麦”。清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亦不世。”
《布帛菽粟》来历意思解释
菽:豆类的总称。粟:谷子。用以比喻虽属平常,但却一日不可缺少的事物。汉.晁错《论贵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明.李贽《焚书.复耿侗老书》:“日月常而千古常新,布帛
《不辨菽粟》来历意思解释
犹不辨菽麦。粟,小米。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见“不辨菽麦”。清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亦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