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武英殿舍人
官名。“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之简称。参见“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
南省舍人
礼部郎官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礼部(郎)为小仪、为南省舍人。”
导客舍人
流外官名。唐置,属太子内坊,员额六人,秩流外五品,主序导宾客。
太子宣令舍人
官名。隋典书坊本置太子通事舍人,炀帝时改称宣令舍人,唐武德初仍改为太子通事舍人。
太子管记舍人
官名,隋典书坊本置太子舍人,炀帝时改称管记舍人,唐武德初仍改为“太子舍人”,参见该条。
监殿舍人
官名。隋置,见“内直局”。
门下主书舍人
官名。北魏置,属门下省。掌起草诏令。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六品上,位高于中书舍人。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内阁诰敕房舍人
官名。即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
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唯存中书舍人。正统1(436—1449)后,内阁置东诰敕房(与西制敕房相对而言),选中书舍人处其中,掌书办文官诰敕,翻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遂为专职。秩从七品,无定员。官名。明置,属内阁、见“内阁诰
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唯存中书舍人。宣德(1426~1435 )初,选能书之中书舍人处于内阁之西小房,谓之西制敕房。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等一应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秩从七品,无定员。官名。明
后阁舍人
官名。南朝齐后宫置,以宦者担任。
中书科中书舍人
官名。明置,掌书写敕诰等。见《明史职官三中书科》,详“中书舍人”条。官名。明代始置,属内阁。员额二十人,掌书写诰敕、制诰、银册、铁卷等事。凡草请诸翰林,宝请诸内府,左卷及勘籍,归诸古今通集库。凡大朝会,则侍班;东宫令节朝贺,则导驾侍班于文华殿;册封宗室,则充
典事守舍人
东宫属官。南朝梁置,属太子中舍人。
客省直省舍人
官名。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 置,属客省。员额二人,后增至三十二人,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
太子舍人
官名。秦朝始置。两汉因之,秩二百石,无员额,轮流宿卫,如三署郎中。西汉隶太子太傅、少傅,东汉隶太子少傅。太子阙位则隶少府。三国沿置。魏七品。晋朝置十六人,七品,职比散骑、中书侍郎,掌文章书记,初隶太子太傅、少傅,后隶太子詹事。南朝沿置,宋七品,梁三班,陈七
内史舍人
官名。隋朝内史省属官,置八员,正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 炀帝大业三年(607)减为四员,十二年改名内书舍人。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名内史舍人,三年改中书舍人。参见“中书舍人”。
州军府舍人
官名。南朝置。《宋书百官志》记公府有“主簿、祭酒、舍人,主閤内事。”《南齐书百官志》亦记诸公督府佐史有主簿、舍人。大概诸公出镇地方时军府置此职,较小军府则无。
门下通事舍人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六品上。
门下通事守舍人
官名。南朝梁置。太子属官。
秘书舍人
官名。北魏置,秘书省属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七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