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羽林士
官名,汉置,俸比三百石,掌送从。《后汉书孝顺帝纪》:“乃召公卿百僚,使虎贲、羽林士屯南北宫诸门。”注:“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又取从军事死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光武中兴,以征伐之士劳苦者为之,故曰羽林士。”
羽林官
羽林官指羽林骑或羽林郎。参看“羽林士”、“羽林郎”、“羽林骑”条。
羽林左右部督
官名。三国蜀置羽林左右部督各一人,《三国志李恢传》有羽林右部督,可知当有左部督。其职如东汉的羽林中郎将。
羽林
皇帝禁卫军。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2)始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属光禄勋,掌禁卫皇宫。有令丞。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东汉由羽林中郎将统率。魏晋南北朝沿之。北魏太和十九年(495),选天下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虎贲。武人挽上格者为羽林,次
羽林监
官名。东汉置羽林左、右监,秩六百石,属光禄勋。三国魏(一说西晋)省其左而置,掌宿卫送从。晋惟置羽林左监。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复置。齐、梁、陈及北魏、北齐沿置。西晋领营兵。南朝多以文职领此衔。北齐属左、右卫,十五人。魏、晋、宋为五品,梁五班,陈七品、秩六百石。
羽林郎
官名。西汉宣帝令中郎将监羽林,谓羽林中郎将;领郎百人,谓羽林郎。选送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补,出则可补三百石丞、尉。东汉沿置,秩比三百石,无员额。安帝时,三公以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谷为之。魏、晋、南北朝沿置,魏晋为八品,北魏太和十七
羽林孤儿
西汉常备军。武帝始置。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教以五兵,称羽林孤儿。及壮,常从征战。至西汉末年,亦用为大臣葬仪之仪仗。
羽林郎将
官名。西晋始置,属光禄勋,统率羽林郎禁卫宫殿门户。东晋兴宁二年(364),省光禄勋,并入司徒属下。宁康元年(373),复置光禄勋,仍属之。北魏亦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从四品上。北魏另置高车羽林郎将,统高车羽林郎,侍卫皇帝,随驾从征。
羽林中郎将
官名。西汉宣帝令中郎将监羽林骑,称羽林中郎将,主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东汉,三国魏、蜀沿置,多由外戚或功臣子弟等亲信充任。西晋罢。北魏复置,属领军将军(中领军),多授宗室或鲜卑拓跋部族人,仍掌宫禁宿卫。太和十七年(493)职令定三品下,二十三
羽林左监
官名。东汉置。秩六百石,隶羽林中郎将。主羽林左骑,有丞一人。职掌宿卫宫禁,护从皇帝。
羽林右监
官名。东汉置。秩六百石。隶羽林中郎将。主羽林右骑,有丞一人。职掌宿卫宫禁,护从皇帝。
羽林率
官名。北周禁卫军*六率之一。设左右羽林率上士各二人,正三命,左右羽林率倅长中士各二人,正二命,左右羽林倅长下士,正一命。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器服皆用白色。
羽林骑
汉代皇帝的武装侍从官。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置,为建章宫禁卫,初名“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设令及丞。羽林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一说取为王者羽翼之意。宣帝以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骑。东汉专以羽林中郎将为主官,秩比二千石。中郎将领郎百人,羽林郎秩比三百石,常
高车羽林郎将
官名。北魏置。侍卫武官首领,统领高车羽林郎,侍卫皇帝,并随驾出征。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高车羽林郎
官名。北魏置。为皇帝的侍卫武官,由高车(亦称敕勒)族人担任,属高车羽林郎将。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右羽林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羽林士,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正三命。下设右羽林率中士、右羽林倅长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右羽林军统军
官名。唐兴元元年(784)置,一人,从二品,以授节帅罢任者,无职事。
左羽林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羽林士,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正三命。下设左羽林率中士、左羽林倅长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左羽林军统军
官名。唐兴元元年(784)置,一人,从二品,以授节帅罢任者,无职事。
左羽林军大将军
官名。唐代北衙禁军左羽林军统兵长官。龙朔二年(662)置,一人,正三品。武则天时地位日重,开元年间最为荣宠,成为举足轻重的禁军统兵官,多以宦官为之。乾元二年(759)增一人。辽代亦置,为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