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编修
大学士三计救编修
清嘉庆四年八月底的一个晚上,文华殿大学士董诰正在家中饮酒,户部尚书朱珪忽然来访。董诰忙拉朱珪入席。 几杯酒下肚,朱珪说明了来意——向董诰请教救洪亮吉之法。然后,朱珪详叙了翰林院编修洪亮吉闯祸的经过:洪亮吉素有才华抱负,听说朝廷下诏求直言,脑子一热,写下一篇
枢密院编修官
官名。宋朝枢密院编修司置,掌编修《经武要略》、删定诸房例册。正八品。
枢密院编修司
官署名。宋朝枢密院置,随事置编修官,或以枢密院官兼充。神宗熙宁三年(1070)编修《经武要略》,兼删定诸房例册。哲宗绍圣四年(1097)编修刑部、军马司事。徽宗政和七年(1117)编修《北边条例》。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编修《中兴经武要略》,又另置详复官。官署名。宋置,属枢
同提举编修敕令所
官名。南宋初年置,以执政兼任,为编修敕令所副长官,佐提举编修敕令所掌裒集诏旨,编纂成书。
史馆编修
官名。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置,掌编修史籍,以别官兼任。
编修敕令所
官署名。简称敕令所。北宋仁宗时始命宰相提举编修敕令,神宗时复专置司局,以敕令所为名,仍以宰相提举。掌裒集诏旨,类编成书。参见“提举修敕令”。
编修院
官署名。宋朝史馆所属编书机构,掌编修国史、会要、实录、日历,以馆职分领其事。官署名。宋置,见“国史院”。
编修条例司
即“编修中书条例司”。
编修官
官名。①宋朝国史院、实录院属官,掌编修国史、实录。②宋朝枢密院属官。仁宗庆历四年(1044)始置,掌编修例册。神宗时,令编修《经武要略》。南宋沿置一人,或以枢密院别官兼任,正八品。
枢密院编修敕令所
官署名。宋朝设此官署。负责起草皇帝敕令;其长官为提举,由宰相兼任,同提举,由执政兼任。下设详定官、删定官。见《宋史职官二编修敕令所》。
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提举
官名。宋置,由宰相兼任,为敕令所长官,负责起草皇帝诏令《宋史职官二编修敕令所》。
国史院编修
见“国史院”。
编修中书条例司
官署名。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置,掌清理中书政务,以为变法之准备,设看详、同看详及编修官。八年罢。官署名。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置,掌编修中书条例。八年(公元1075年)罢废。
编修
官名。①历朝掌奉敕编修有关书籍的官员,又称编修官。宋朝始置,分设于国史院、实录院、枢密院,随事而设,无定员。明、清沿置。凡有编纂任务时则选任,事竣则罢。②翰林院官员。元朝置为翰林院国史馆属官。十人,正八品。明、清沿置,为翰林院史官,正七品,无定员。地位低于
修《辽史》编修官
官名。金置,属国史院,员额三人,掌编修《辽史》之事。
国史院编修官
官名 金置,属国史院。女真、汉人各四人,秩正八品。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 用书写出职人。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置契丹编修三人,添女真编修一人。
提领编修玉牒所
官名。宋朝有提举编修玉牒所,以宰相兼任。南宋高宗绍兴 (1131—1162) 末年,命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沈该兼任,避其曾祖名讳,改称提领。
提举编修敕令所
见“编修敕令所”。
提领编修玉牒所
官名。宋代有提举编修玉牒所,以宰相兼任。南宋绍兴末年,命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沈该兼任,避其曾祖名讳,改称提领。提督军务总兵官 见“提督(1)”。
提举编修敕令所
见“编修敕令所”。提领诸路课税所 官署名。元太宗十一年(1239),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扑买中原课税。十二年,立提领诸路课税所,以奥都剌合蛮为长官,掌管课税征收。奥都剌合蛮加倍征收中原课税,造成混乱,不久即废该所。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