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秘书
秘书太监
官名。元代秘书监的副长官,其地位在秘书监卿之下。
秘书卿
官名。元代秘书监的长官,其地位在秘书监太监、少监之上。见“秘书监(2)”。
秘书郎中
官名。三国魏黄初初置,为秘书署属官。两晋因之,南朝宋以后多称秘书郎,或亦称此名。北魏初称秘书郎,太和二十三年(499)复次职令时改此名,北齐因之。
秘书令史
官名。三国蜀置,属秘书令,管理秘书所藏典籍,多用文学之士。《三国志郤正传》:“弱冠能属文,入为秘书吏,转为令史,迁郎,至令。”魏、晋亦置,八品。南齐亦置。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七品上。
秘书内省
官署名。隋始置,为秘书内外三阁之一,兼具庋藏、校理和著述职能。唐贞观三年(629)于中书省置,以修五代史,十年史成即罢。
秘书中散
官名。北魏置,为任职于秘书省的中散官。掌管禁中文书事务,参预礼仪、制度的议定,亦受皇帝之命外出执行临时任务,或亦领监御等曹事务。多由中书学士迁任。五品中。
秘书署
官署名。三国魏置。管理艺文图籍,初属少府,魏明帝时独立。以秘书监为长官,下设秘书丞、秘书郎、秘书校书郎等。晋武帝时并入中书省,称秘书局。
秘书监
①官名。东汉延熹二年(159)置一人,秩六百石,掌典图书秘记,校定文字,属太常。后省。三国魏文帝黄初初,置为秘书署长官,掌管艺文图籍,员一人,三品。初属少府,魏明帝时王肃任此职,上表论秘书不应属少府,后遂不复属。晋武帝以秘书并入中书省,罢此职。永平元年(291)复置
秘书少监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置,员一人,为秘书省次官,从四品。佐秘书监掌图书典籍。旋改称秘书少令。唐武德四年(621)复旧,七年罢。贞观四年(630)复置,从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称兰台侍郎,咸亨元年(670)复旧。天授初,改称麟台少监,神龙元年(705)复旧。太极元年(712)加一员
秘书省
官署名。晋代置,《晋书徐广传》:“(徐广)除秘书郎,典校秘书省。”一说晋代称秘书寺,至南朝梁终改称秘书省,与尚书、中书、门下、集书并称五省。设秘书监为长官,领著作省,掌管国史的修撰及管理中外三阁图书。其官属有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北魏又
秘书监令
官名。明洪武三年(1370)置秘书监,设丞为主官,后改设令一人,正六品。掌内府书籍,十三年与秘书监俱革。
秘书阁局
官署名。又称秘阁局。即唐秘书省太史局(司天台)。龙朔二年(662)改此称,咸亨元年(670)复名太史局。
秘书监志
书名。一名《秘书志》。元王士点、商企翁同编。十一卷。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官著作郎。企翁字继伯,曹州(治今山东菏泽)人,官著作佐郎。书成于顺帝至正中。分职制、禄秩、印章、廨宇、公移、分监、什物、纸札、食本、公使、守兵、工匠、杂录、纂修、秘书库、司天监
内秘书
官署名。北魏前期置,掌禁中文事及诏命书写等事,初以中散、中书监、尚书等官领之。后置内秘书令为长官,下领内秘书中散、内秘书侍御中散等。太和十七年(493)改制后罢。
元秘书监志
即“秘书监志”。
内秘书侍御中散
官名。北魏前期置,为内秘书属官,选用博通经史之文士充任,掌书写诏命等。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改制后罢。
内秘书令
官名。北魏前期置,为内秘书长官,掌管禁中文事、诏命书写,并参议国政,权任甚重。太和十七年(493)改制后罢。
枕中鸿宝苑秘书
书名。久佚。据《汉书刘向传》,武帝时淮南王刘安有此书,主要讲炼金术和长生术,当是淮南王宾客所撰。书藏于枕中,秘不示人,故名。后为刘向发现,并据以炼黄金,然所费甚多而方不验。《汉书艺文志》未著录。
秘书寺
官署名。西晋永平元年(291)改中书省秘书局置。秘书局原在禁中,统著作局,管理中外三阁图书,并掌管国史的修撰,自是秘书之府始居于外。以秘书监为长官,下置秘书丞、秘书郎、校书郎、著作郎、佐著作郎等。南朝宋、齐因之,至梁改秘书省。一说晋已称秘书省。参见“秘书省”。
秘书郎
官名。东汉置,马融曾任之,诣东观典校图书。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亦置,属秘书令、丞,掌管文书机要,职任重。三国魏文帝黄初初,置中书典机要,而以秘书专管艺文图籍。置四员,亦称秘书郎中,掌整理典籍、考核旧文,删省浮秽,隶秘书监,六品。蜀亦置,职掌同。晋代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