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科布多
科布多参赞大臣
官名。清朝派驻科布多之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六年 (1761) 设,统掌外蒙古杜尔伯特、辉特、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札哈沁、明阿特、额鲁特以及阿尔泰乌梁海等八部之官族、军务、财赋、刑罚等项事务。下设办事大臣一人,笔帖式若干人佐理政务。官名。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置
科布多参赞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乌里雅苏台参赞”。
科布多佐理专员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
科布多办事大臣
官名。清置,见“科布多参赞大臣”。
科布多理事官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库伦理事官”。
科布多
清代政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参赞大臣一员,驻科布多城(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属定边左副将军节制,统辖阿尔泰山南北两麓厄鲁特蒙古与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诺尔乌梁海诸部地。同治三年(1864),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其地相当
中俄科布多新界牌博记
见“中俄科塔界约”。
中俄科布多界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勘界议定书之一。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由科布多参赞大臣奎昌与俄国西西伯利亚军区副参谋长巴布阔福签订。自布果素克岭至玛呢图噶图勒干,建立二十处界牌,俄方割占原属中国斋桑湖以北包括阿勒坦淖尔乌梁海在内的大片领土。
科布多参赞大臣
官名。清代派驻科布多的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六年(1761)置。统掌外蒙古杜尔伯特、辉特、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札哈沁、明阿特、额鲁特以及阿尔泰乌梁海等八部之军政。下设办事大臣一人佐之,并设笔帖式若干人办理所属事务。
科布多城
在科布多河畔,清雍正八年(1730)筑。乾隆后为科布多参赞大臣驻所。乾隆二十八年(1763)因水灾迁至布扬图河旁。现为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
科布多
科布多的词语属性 拼音k b du拼音字母ke bu duo拼音首字母kbd 科布多的百科含义 科布多(Hovd)原为中国清朝城名,后大多用作中国清朝西北边疆政区名,又称和卜多。科布多地区东接喀尔喀蒙古的扎萨克图汗部,有驿道直达乌里雅苏台,西通塔尔巴哈台(治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